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CCM Tour Oct. 24 :糾纏不清的不同種相思樹

今天參加CCM正式志工授證,順道過來觀察糾纏不清的相思樹。

中科台中園區中科路與西平北巷交叉口的空地,種植一些相思樹。部分為台灣原生種的相思樹部分為耳莢相思樹。

兩者都是豆科(Fabaceae)相思樹屬(Acacia)的植物,成長型態類似,只有出生時的葉子是真葉,之後的葉子全是真葉退化後,由葉柄演化而來呈現鐮刀狀的假葉。

兩者最顯著的外觀差異如下:

耳莢相思樹的樹皮呈現褐色,具縱裂紋


耳莢相思樹葉子的尺寸比相思樹大一倍以上

耳莢相思樹的花序為穗狀花序,相思樹為頭狀花序,許多小花呈球形排列


耳莢相思樹的莢國比較大,彎曲成圓弧狀,相思樹莢果則是直立扁平狀。


這兩棵同屬不同種的植物交纏在一起,非常的奇特,最初為何會如此安排?自然形成還是人為安排?

自己不久前才跟他們初照面,當時也沒特別留意,事後審視相片才發現這個奇特現象。

為何沒發現,主要因素是時間匆忙,每次來此都是趁到自行車探索館執勤之便,順道前來觀察。其次,它剛好位於略嫌狹窄道路,兩個轉彎中間的小直線處旁,站在馬路上觀察有被撞的風險。


兩株相思樹隨著歲月增長,樹幹逐漸加粗,兩者互相擠壓,造成令人怵目驚心的傷口。從兩個面向觀察,兩者都有很深的傷口,若不處理這種情形應該會繼續惡化。


觀察中,發現相思樹跟耳莢相思樹交纏的那個分支,有剛被修剪過的痕跡,表示維護單位應該知道這兩株相思樹的狀況,為何還沒有處理?是認為無大礙?還要當成一個實驗,了解最後會變成如何?


為了解這種情形的來龍去脈,透過Google的地理資訊系統工具進行探索。

目前的衛星照片如下,這兩株相思樹種植在右上角,小路與中科路(橫向寬闊的馬路)交接處,兩個轉彎點中間直線部分的下方:

這是2009年10月,也就是11年前的街景,當時還是荒草一片的景象。

2012年1月已經整頓過,似乎可以看到這兩株植物的身影。

2012年12月可以可以清楚看出兩者的模樣,可以看出兩者相當的靠近。

2014年4月

2018年3月

2019年4月

依據Google街景的資料顯示,這兩株植物這麼模樣至少已經有10年的光景,至於為何會這麼安排瞧不出端倪,也著實令人費解。

相思樹是很普通,也不是很討喜的樹木。似乎沒有任何單位會將之以景觀植物或是行道樹種植。不過外來種的耳莢相思樹倒是偶爾可以發現。

中科台中園區屬於大肚山範圍,相思樹是這裡常見的普通樹種,推測這兩株交纏中的相思樹,應該是原本就在這裡,耳莢相思樹是後來種的。

持續觀察演進狀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