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河階(River Terrace)地形

在新社活動時蟲哥提到新社屬於河階地形,好奇之下了解了這種地形的特點。
河水在河流底部流過,經年累月會造成谷底或兩側侵蝕,如果陸地抬升,河流的向下侵蝕力量增強,可能會向下切割一個新谷底。原來的河床變成高出現在河面的平台,此即稱為河階(terraces)
河階的年齡則是以階數來判斷,最低的河階是最近形成的,而最高的河階則是最古老的。河階的階數愈高,表示河階的年紀愈老。例如大溪河階有四層,新社河階有13層,顯然新社河階年紀地於大溪河階
資料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c/A_series_of_paired_river_terraces.jpg
台灣島經歷兩次的造山運動而形成現今的台灣島,第一階段是距今大約7~8千萬年前的「南澳造山運動」,形成台灣島的雛形。往後的6千萬年間,台灣島時而冒出時而沉入海中。直到距今大約600萬年前開始,因為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移動時,撞上歐亞板塊的大陸邊緣,因而將沉積物推擠而逐漸露出海面,進入第二次的造山運動,形成當今的台灣島,這個過程至今仍在進行中。因為台灣今日的樣貌主要是這次的運動所形成,所以用台灣的古地名蓬萊命名,稱之為蓬萊造山運動。

台灣的河階地形中,較為人知的有:

  1. 大溪河階群
  2. 新社河階群
  3. 鹿谷河階群
  4. 德武河階群


大溪河階群


大漢溪原本是由東往西流,但是在石門附近卻發生90度轉彎,而向北流,一般的推測是發生河川襲奪,而年代大約在3萬年前左右。
大漢溪改向後流量增加,因而侵蝕河道的情況加劇,導致河道急速下切,原有的河道因此形成相對高起來的河階地。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大漢溪河階群很多是與大漢溪河流平行的河階地形[5]。

新社河階
大甲溪在天冷附近,突然由原本由東往西流的方式,來個90度大轉彎而往北流,然後在東勢附近,再度回復往溪流的方向,在不到20公里的距離中,竟然有兩個大轉彎,在台灣的河流中實屬罕見。
在這個大轉彎的西側正是新社河階群,依據推估可能是200萬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造成陸地龍抬升,改變了大甲溪的水流方向,堆積成這片長約10km,寬約8公里的河岸階地群,總共有13個河岸階地。
資料來源:https://goo.gl/p3wcp3


由於大甲溪侵蝕、沖積與搬運作用極為強盛,當今的「新社河階群」包含新社、石岡、與豐原區域,主要是頻繁的大甲溪侵蝕、冲積與搬移作用所造成[6]。

參考資料

  1. 【紀錄新發現】20140802 - 臺灣大地奧祕系列 - 山起山落蓬萊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d8JHOVADY
  2. http://w3.ynes.tp.edu.tw/history/school4.htm
  3.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268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溪河階群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新社河階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