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一記棒喝


報載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調查顯示,國內具博碩士學歷者即將超過100萬人,這真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台灣大量開放研究所是在1990年左右。記得念碩士期間,當時若是承諾取得碩士學歷後,願意到專科學校教兩年書,就算完成任務,則在學期間每個月可以領大約18000元獎金。在那個年代念國立大學碩博士,每個學期只需繳交幾十元的學生平安保險費,其餘學雜費全免。另外教育部每個月給5000元獎學金,再加上擔任教授研究助理每個月也會有大約5000元,合計就是10000元。換言之,當時念研究所,不僅完全免費,每個月至少還有5000元的收入。現在的研究生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原因無他,當時研究生少所以各個都是寶。後來大量開放碩博士名額,人多了所有福利都縮水或沒了。尤其是近幾年卓越計畫,每年給予研究型大學龐大經費,聘任眾多教職人員,也大量擴充研究生名額。別的不說,就我自己所知道的交大某一電資熱門科系,博士班考試竟然要經過多次備取遞補才可以錄取到所核定名額。國立大學還有備取生可以遞補,算是幸運了。自己服務學校的研究所,報名人數根本就少於錄取人數,青吃都不夠了,哪還能曬乾。
研究所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應該要念的,而是對於研究有興趣的學生,才值得再繼續深造。現在很多學生是為了將來可以找到事少錢多的工作,或是延緩進入職場的時間,甚至有些是看了別人念也跟著念。正常碩士2年博士4年,合計大學畢業後,到取得博士學位至少需要六年,所以進入職場時至少是30歲。若是並非真的有志於研究工作,若能早六年進入職場,日後的成就不見得會比取得博士學位差。而且現在進修管道那麼多,若於職場工作一段時間,真覺得需要再進修充電,哪怕沒有地方進修。
總之這則新聞的出現是好事,讓大家知道現況,也可以惦惦自己是否真的要念研究所,免得不小心就會變成流浪博士之一,尤其博士最主要的吸納管道:學校,面臨105年起少子化的衝擊,不僅新科博士難謀得教職,需多已經取得教職者,恐怕都要加入流浪教授行列,而且為數可能不少喔。

參考資料
于國欽,台灣博碩士破百萬人,中時電子報,2012年7月30日,http://tw.news.yahoo.com/台灣博碩士破百萬人-213000031.html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仲夏庭院記事


仲夏季節日照充足雨水豐沛,植物處於成長茁壯期。夏季大約2-3週就要剪一次草皮。利用這個夏季,大量補充沙土。雖然草皮看起來有點像貼了狗皮膏藥,但是這是要讓草皮可以保持往日的茂盛所必須的過程。




這個夏季庭院最爭氣的算是九芎了。不只成長許多,也開了茂盛的花朵,算來經開花一個多月了,還沒有結束的跡象,少說也還可以再開幾個禮拜。欒樹自前些日子吐出新芽後,也很爭氣的快速生長,順利的話,秋季的院子就要靠它來接替九芎了。

之前在科博館發現黃金葛可以攀上牆面,終於前院的黃金葛也開始攀爬了。

後院更穩定了,尤其是年初增添的水池,周遭的植物譬如佛手竽、 蕾絲蕨、野薑花等成長的非常好。

每週都還是會固定修剪前後院中需要修剪的植物,整個院子已經穩定,也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狀態。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大雪山騎車記


肖想很久的騎車上大雪山終於成行。
利用週一上班日,人可能比較少的時間上山。不過發現隧道口停滿了車子,路上車流也不少,忘了現在是暑期,所以雖非假日,人還是很多。
早上比預計的時間晚一個小時出發,七點由家裏出發,在半路上吃早餐,又在超商買了水,以及可以當點心或是午餐的麵包,到達往大雪山起點0k 時,已經超過8點。時間晚最大的缺點是太陽大溫度高,到這裏時已經滿身大汗。看了5月分舉行的大雪山自行車挑戰賽,早上6點就出發,確實是好多了。
大雪山的坡度其實沒有特別抖,總長約為50km, 高度由300多公尺上升到約2600公尺,比較大的問題是路途遙遠,不要說山路,一般人平路要騎50km 都是一個挑戰。
高度在15派出所處,超過1000m, 已經可以感受到溫度明顯下降。海拔每上升1000m ,溫度會下降6度。在約31km 到35km 售票亭之間算是坡度比較緩合,有點像是在騎平路。高度在35km 時達2000m, 又是一個哩程碑。由於在起點處因為天氣熱流了許多汗,所以騎起來不是很順暢,原本預計每一個小時休息10分鐘。不過多休息了好幾次。26km 的隧道內部一片漆黑,又有滲水,靠著一支小手電筒,小心奕奕的通過,讓自己保持騎在中線上。
約在12點半到達鞍馬山莊,它位在43km 處,海拔約在2250m 左右。依據大雪山挑戰賽的規定,在5小時內騎到這裏,就算完成而且可以得到獎牌。即便中途停了幾次,包含吃中餐,還是比規定的時間早半小時。

在鞍馬山莊稍事休息後,繼續往天池。這一段路除了到達48km 之後變成平路之外,其餘路段有點抖。約1點半到達接近50km, 海拔約為2600m的小雪山遊客中心。這裏也是蠻多旅客。因為自行車不可以上山,用走路上到天池,終於完成大雪山自行車之旅。

稍事休息後就直接下山,路上碰到兩個施工處,稍為耽擱。在30km左右開始下雨,而且一路到東勢雨都斷斷續續沒停過。
不到4點就回到東勢,找了一家7-11喝了一杯咖啡,順便收信以及回信。回程在東勢街上看到賣陽春麵的攤子,發現自己中餐只吃了一個麵包,所以停下來吃碗麵,約在下午5點鐘回到家。
這次騎的哩程數約為130km,高度落差約為2300m,過癮。
這次帶了3個軌跡記錄器,三個記錄器所取得的經緯度座標值差異不大,但是高度確有很大的錯誤。三個記錄器都在上坡的某一個不同時間點,高度徒然抖降幾百公尺,依據實際騎乘的經驗這是不可能的。顯然GPS信號對於高度值仍然有疑慮。高度最準的應該還是氣壓式高度計,如Garmin的Dakoda。之前不曾騎過落差如此大的路線,所以一直沒發現,這次就發現了。
另外也用 Evernote 做了旅遊日誌的實驗,用起來很順手,選則它當成日誌的前端收集設備是對的。
總的來說這次騎乘,收獲豐盛 感性理性兼顧。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經典電子書


昨天在資管系辦的研討會中聽到演講者提到Al. Gore 的電子書,Our choice: A plan to solve the climate crisis。今天抽空查了資料,又得知這本令人驚艷的電子書,背後的技術支援,來自於一家稱為Push pop press 的公司,更另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開張沒多久,跟高爾合作出了這本電子書,稍後在TED 上發表分饗後,就被Facebook 併購。使得高爾的這本電子書成為這家公司,唯一的一本電子書。Push pop press 的兩位創辦人,原先都是Apple公司的員工,曾經參與iPhone與iPad使用者介面設計工作,所以他們所做出來的電子書是for iPad 或iPhone。
電子書也是自己最近一直在涉獵的議題,身處教育界,不可不知道這個趨勢,更何況這是系上要培育的方向之一。

網路上最大的書店Amazon的經驗值,或許可以讓大家感受到電子書的潛力。Amazon發現,在發表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fire 的33個月之後,電子書的銷售量首度超越實體書。另外被視為知識象徵的大英百科全書,也在最近宣佈停止發行印刷本的內容,而改以電子書的型式提供。
看了YouTube 上介紹的書籍片段,真是充份發揮電子載具的優勢,也讓讀者可以有最大的收獲。目前正在編輯的智慧家庭電子書,將會以高爾的這本電子書作為標桿,即便無法達到相同水準,不過它提供一個方向,以及可以努力的目標。
另一個值得探究的議題是,Push pop press 被Facebook 併購後,一般人就沒有機會享受這項技術。我相信這家公司不是唯一的,一定還有提供類似技術的其它公司,值得花些時間與心思找看看。



reference:

  1. Facebook買下電子書新創公司Push Pop Press, 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19577 
  2.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與前Apple工程師,攜手顛覆傳統書籍概念,數位時代,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18228
  3. http://pushpoppress.com/our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