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數位內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數位內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經典電子書


昨天在資管系辦的研討會中聽到演講者提到Al. Gore 的電子書,Our choice: A plan to solve the climate crisis。今天抽空查了資料,又得知這本令人驚艷的電子書,背後的技術支援,來自於一家稱為Push pop press 的公司,更另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開張沒多久,跟高爾合作出了這本電子書,稍後在TED 上發表分饗後,就被Facebook 併購。使得高爾的這本電子書成為這家公司,唯一的一本電子書。Push pop press 的兩位創辦人,原先都是Apple公司的員工,曾經參與iPhone與iPad使用者介面設計工作,所以他們所做出來的電子書是for iPad 或iPhone。
電子書也是自己最近一直在涉獵的議題,身處教育界,不可不知道這個趨勢,更何況這是系上要培育的方向之一。

網路上最大的書店Amazon的經驗值,或許可以讓大家感受到電子書的潛力。Amazon發現,在發表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fire 的33個月之後,電子書的銷售量首度超越實體書。另外被視為知識象徵的大英百科全書,也在最近宣佈停止發行印刷本的內容,而改以電子書的型式提供。
看了YouTube 上介紹的書籍片段,真是充份發揮電子載具的優勢,也讓讀者可以有最大的收獲。目前正在編輯的智慧家庭電子書,將會以高爾的這本電子書作為標桿,即便無法達到相同水準,不過它提供一個方向,以及可以努力的目標。
另一個值得探究的議題是,Push pop press 被Facebook 併購後,一般人就沒有機會享受這項技術。我相信這家公司不是唯一的,一定還有提供類似技術的其它公司,值得花些時間與心思找看看。



reference:

  1. Facebook買下電子書新創公司Push Pop Press, 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19577 
  2.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與前Apple工程師,攜手顛覆傳統書籍概念,數位時代,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18228
  3. http://pushpoppress.com/ourchoice/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數位內容相關雜思

基於未來工作需求以及自己的興趣,最近陸續參加了數個與數位內容相關約研習活動,在短短1~2天的活動中,密集的內容,雖無法達到精通的地步,但至少有概況性的認識,最近參加的活動包含:
向量繪畫研習與認証課程
電子書製作研習
iClone研習
數位內容的澎渤發展,主要來自下列兩大推手的成熟::
製作工具:CG(Computer Graphic)一直是資訊技術領域的主流之一,也因此開發了眾多用於製作數位內容的強大且還算容易上手的工具,例如:

  1. iClone
  2. Magix Music Maker
  3. illustrator
  4. Photo Shop
  5. 3DMAX
  6. MAYA
  7. Flash

呈現工具:數位內容的呈現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包含運算與記憶體。這兩種資源在現今主流的設備中,己經不是問題。而且現在的呈現工具多元化,使得數位內容呈現的機會更多。
做為數位內容生態圈的一員,熟悉當今主要的製作與呈現工具的現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有必要的。不過現在的工具那麼多,也訴求專業分工,因此不必然樣樣都精通。比較正確與可行的做法是了解整個數位內容的體糸,以及每一種工具在整個體糸內的定位。然後依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熟悉1到數種的工具,以加入整個的生態圈。
工具只是協助將想法實現與具體化,真正的內涵還是來自創作者的基木工,例如設計概論,色彩應用,腳本企劃等。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數位藝術創作者分享心得

為了新系籌備事宜,早上跟阿宗請教。他推薦一位可能的人選:黃心健。查看他的背景,得知他原來是念台大機械,後來到美國念工業設計,又轉到設計,現在從事數位藝術創作。看來是非常適合的人選。

黃心健個人網站 http://www.storynest.co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