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騎車經過后里星科路與中科路口,儘管多次行經,卻從未留意到路口由中科管理局設置的裝置藝術。或許是被那道從高大黑板樹茂密枝葉間,偶然透出的晨曦所吸引,過頭後又忍不住掉頭並將車停下,準備欣賞並捕捉這片刻的美好。
正值上班尖峰時段,在車水馬龍的路口拿著相機佇立總有些尷尬。行經此處的駕駛或許會懷疑是違規蒐證,因此擺出欣賞藝術品的姿態,趁機尋找取景角度,待不會引起駕駛不安時才快速按下快門,捕捉想要的鏡頭。
這件名為「鐵馬再生藝術—佇立的方向」的裝置,豎立一旁的解釋牌闡述了三個設計構想:一是以枕木為架構,搭配鮮豔的輪框點綴,並以自行車為最高點的方向指引;二是枕木與植栽相襯,凸顯與當地自行車道融合的特色;三是作為星科路與后科路口的節點,同時也是花博的入口指標,原來這件作品是在2018年台中花博前完成的。
此時空氣中瀰漫著泥土與草葉的芬芳,裝置藝術週邊露珠在花瓣上閃爍,預告著又一個嶄新的一天。這件雕塑由廢棄自行車零件與粗獷木樁組成,歲月在金屬輪框上留下了斑駁的鏽跡,卻也為其鍍上了一層獨特的生命色彩。大大小小的輪胎,有些漆成淡藍,有些塗上粉彩,高低錯落地懸掛在廢棄的鐵軌枕木上,彷彿訴說著一段段曾經馳騁的旅程。最上方那兩個裝於自行車的輪胎,巧妙地襯托出整輛自行車的形狀,那是屬於自由與夢想的形狀。
此時此刻一束金色的晨曦,恰好從這輛「自行車」的坐墊位置穿透而出,像一道聖潔的光束,直射入我的眼底。那光芒是如此耀眼而溫柔,它不偏不倚,精準地為這件本已充滿故事的藝術品,注入了神性的靈魂。那瞬間彷彿看見了時間的輪迴、生命的重生。
這些曾被視為「廢棄」的零件,在藝術家的巧手下,獲得了新的使命與意義。它們不再是冰冷的金屬,而是充滿詩意的符號,靜靜地訴說著循環、再生,以及無限的可能。那道從「坐墊」中迸發的光芒,更是點睛之筆。它不僅僅是物理現象,更是希望的象徵,即使曾經歷風雨、磨損,甚至被遺棄,只要找到新的視角、注入新的力量,生命依然能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望著那束光,想像著無數個清晨,它曾這樣溫柔地親吻這座雕塑。每一寸光影的變化,都在為這件藝術品寫下新的故事。它提醒著生活中的美好與奇蹟,往往隱藏在最尋常的物件裡,等待我們以一顆好奇而充滿敬畏的心去發現。
七星園區的這座自稱它為「輪迴之詩」的藝術品,在晨光中悄然訴說著生命的哲理。它邀請我們放慢腳步,感受周遭的一切,並相信即使是過去的殘缺,也能在嶄新的日光下,迎來最動人的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