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未來的純白,歲月的溫潤,在書櫃之間讀懂時光

昨天清晨花了不到一個小時,快速走讀綠美圖幾乎每一個角落。今天來到豐原分館時,因著昨天的走讀啟發,心中浮現了不同的感受。於是仔細觀察館內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刻意模仿昨天在綠美圖書架前取景的角度,在豐原分館內拍下類似的照片,作為今天的早安貼圖素材,並寫下一句話:「歲月的痕跡,智慧的累積。」

綠美圖目前才「零歲」,預計十二月才會正式開館;而豐原分館至少有數十年的歷史。兩者在規模的宏偉、空間的創新與擘劃上,展現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豐原分館所展現的,正是一種歲月沉澱與累積的痕跡,而這不正是書本所象徵的意涵嗎?智慧的積累。
在圖書館裡,我們依然能讀到千年前學者所著的經典,如《史記》等,這些流傳千年的著作,正代表著古人的智慧累積。而圖書館正是承載並整合這份知識傳承的重要所在。歲月的痕跡,或許才是它最珍貴的資產。
相較之下綠美圖雖有宏偉的外觀、知名建築師的設計,以及眾人幾年來的熱烈關注,但似乎少了一點「時間所沉澱出的書香滋味」。當然,綠美圖館藏的書籍本身也同樣承載著智慧與歷史,只是建築本體還未能散發出那份「隨著歲月醞釀而來的溫潤」。或許十年、二十年之後,這種落差會逐漸淡化,但它所承載的獨特新鮮感與時代性,也會隨著歲月而逐漸褪色。
接著,我以讀者的視角,分享從這兩座圖書館書架上獲得的啟發。


圖書館總是知識的容器,也是時間的見證者。書櫃上一本本書籍,既像是文字的果實,也像是歲月的年輪,悄悄記錄著人類的思想與情感。新館與舊館,看似只是不同的空間,卻在不經意之間,折射出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寓意。站在它們之間,我們彷彿能觸摸到未來的清新純白,也能聽見歲月深處那份溫潤的低語。
在這兩張照片裡,我們看見的是同樣的元素,一列列書櫃與滿架書籍,但因為所在空間的氛圍不同,也因為歲月歷程的深淺差異,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氣質與意境。
第一張照片,拍攝於即將開館的綠美圖。潔白的圓形天花板宛如漂浮在半空中的雲朵,帶著柔和的光點,彷彿在蒼穹中閃爍。大面積的玻璃窗將外界的光線引入室內,映照在銀白色的書架與灰色的地毯上,使整個空間顯得純淨無瑕。這是一種新生的氣息,彷彿一切都尚未被塵世浸染,正等待著未來的篇章被翻開。這裡的書櫃,像一張潔白的畫布,靜候著讀者的到來,期待在翻閱與閱讀之間,孕育出無數新的故事與思想。
第二張照片,則定格於已有數十年歷史的豐原分館。與綠美圖的冷冽純白不同,這裡的木質書櫃散發著厚實而溫潤的氣息,木紋在光影中訴說著時間的流轉。頭頂的木條裝飾,與垂掛的吊燈交錯成律動的紋理,使整個空間更添沉靜與厚度。這裡的每一本書,似乎都帶著歲月的痕跡;而書架本身,就像一位沉默的守護者,靜靜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守護著無數次翻頁的聲音與心靈的觸動。
若說綠美圖象徵的是「未來」,是一種未經書寫的空白,一種新生的純粹與開放,那麼豐原分館則象徵著「過去」與「延續」,它以累積的痕跡見證著人群的往來,見證著知識如何代代傳承,並在木質的氣息中蘊育出溫暖的人情。兩者之間的對比,就像人生的不同階段。年輕時,我們如同綠美圖般明亮清新,心懷無限的可能性;隨著歲月的淬鍊,我們漸漸沉澱下來,如同豐原分館,不再追求表面的新穎,而是將厚度與深沉藏在靜默之中。
書櫃上的書,無論新舊,其價值並不因外貌而有別;同樣地,生命的光輝,也不僅僅存在於初生時的明亮澄澈,更體現在經歷過歲月考驗之後的安定與智慧。新館與舊館的並置,提醒著我們:未來值得憧憬,而過去同樣珍貴。唯有將過去的厚度與未來的純粹相融,我們的人生,才能像圖書館的館藏般,豐富而遼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