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教學相長

一般人到補習班補習通常都是有特定的目標譬如升學或是求職,因此是有比較強的動機,而且也都盼望有好的結果。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他們也期盼授課的老師真的可以給他們東西,以便達到設定的目標。在這樣的背景與期盼之下,若以目標導向也就是看學生的成就來評斷。在補習班授課的老師普遍來說都比課堂上的老師表現佳。其他不說,補習通常是在課餘或是工作之餘進行,在工作或是上學一天後到補習班上課,通常已經有點疲憊,所以授課老師的授課技巧不只要讓學生可以接受與吸收,而且也要在適當地時候提起學生的精神。
這各週末兩天參加電腦基金會在台北舉行的教師研習班,因為參加的學員都是學校的老師,所以主辦單位在挑選授課老師時當然會比較留意,所以請了這個領域中很為授課的業界老師,而兩天下來也確實是如此。由第一天上課前連開發工具都設定的亂七八糟,到第二天結束時已經可以寫出幾個漂亮程式,而且若是沒有意外課程最後的認證考試應該也會過關。這個週末每天都是6點出門,回到家已經8點,雖然很辛苦卻有很大的收穫。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野生花園

林憲德教授的綠色魔法學校,強調不使用昂貴的高科技,而已『適當技術』、『本土科技』、『四倍數效益』為號召,當時預計要達到節能40%、節水50%、耐久100年的高難度目標。
這個建築引進了下列幾個特點:
野生花園
百分百綠色建材
空調與吊扇並用系統
灶窯通風系統(煙囱效應)
造林增加光合作用,來吸收建築物排放的二氧化碳
該建築種滿由台灣各地特選的景天科耐旱植物,強烈顯現出自然生態和現代科技的對比。另外也建立了所謂野生花園,這個詞也適合自己想要的庭院樣子,更貼切的應該是野生綠意花園,綠意表示有很多的樹木,但是也佈滿花草。我覺得野生花園定義為不要刻意的栽種與整理植物,而讓他們以自然的方式隨機種植。另一方面也要適當的修剪,免得顯得雜亂。譬如運動公園旁的一戶人家,整個基地面積大約佔地300坪,由外面看來花木扶疏綠意盎然,但是看久了,加上自己現在會定期修剪院子的植物,就發覺這家的情形有點凌亂,有可能是主人喜歡這種style,或是因為庭院太大來不及整理?總之,雖號稱野生但畢竟總是住家環境,與真正的野生區域或是森林還是不同。譬如,在棚架下方靠近圍牆邊比較陰暗的地方,有點刻意要營造森林大樹下方由落葉堆起來的自然風貌。結果週日整理時,發現太像真正的森林環境,所以出現非常多的生物,而且數量龐大,譬如螞蟻、蜈蚣、其他食腐昆蟲等。這麼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或許是太多了一些),在自己生存的窩旁好像有點怪怪的,所以就稍加整理,讓情況可以改善一些。嘿,這不就是都市叢林嗎?.

遲來的春雨

遲來的春雨終於為萬物帶來生氣,院子的花草看來有精神多了。趁著下雨空檔,將院子做了一些整理。假日待在家裡,若是沒有整理一下院子渾身不舒服。聽從谷品小賴的建議,將玄關左側的迷迭香移到入口處,然後將這個地方稍加整理,並鋪上去年整理後院剩下的白石頭,作成乾式的區域。
無意間發現由木地板縫間探出頭的薄荷會引來螞蟻,而且讓木板一直有潮濕的感覺,所以整個清除掉。
與鄰居圍牆相鄰的馬櫻丹長得非常茂盛,因為太茂盛所以有點亂,將之好好修飾一翻,已經有綠離的感覺。另外把棚架下方的另一株白色馬櫻丹清除,空出來的空間用來放置腳踏車。
每次整理完院子,就會覺得又漂亮一點。近一年半的整理院子,讓自己有許多的心得,而且也體驗到人生的另一種樂趣。三天兩頭可以拈花惹草真是一件快事,也慶幸自己當時做了保留綠地的抉擇,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葫蘆墩遊子的記憶V1

這幾天三不五時就會想到數位典藏入門課程的範例庶民典藏報告。數位典藏入門對於我與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我是第一次授課而學生也從來沒有學過,甚至可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而課程中要求學生以分組的方式進行庶民典藏,不論過程如何最後總是要呈現這個活動的成果。問題是該如何呈現,以及如何給予學生評量。若是沒有一個範本給學生參考,學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或者所呈現出來的報告內容無法充分表達,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給他們一個範本。問題是,哪邊可以找到範本?印象中數位典藏成果大部分是以網站的方式呈現,一方面可能也是便於推廣與分享,好向比較少接觸到紙本的報告或是典藏成果呈現。
昨天突然靈機一動,每個星期至少有三天會搭火車,而豐原火車站配合台中區鐵路高架工程,勢必會整個大翻修,可以預測到2-3年後,若是整個工程完成,整個面貌將為全部改觀,而且應該是豐原火車站設站以來最大的變化之一。若是能夠將這個過程逐週或是逐月紀錄下來,那將會是一件很有意義也是很有價值的事情,不知道是否有人,譬如所謂的鐵道迷會去作這樣的紀錄,或者豐原站本身是否會作這個紀錄,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有人在進行,一定也是少數人,而且紀錄與呈現的手法應該會有所不同。所以就決定以這個主題開始進行數位典藏的報告範例。在這實做過程中,雖然只是剛開始短短的一二天,但是數位典藏實際進行時的過程就浮現出來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製作的過程將會是未來教學甚至有機會作研究時,很重要的經驗值。
很可惜現在才想到,其實工程早在去年就已經在進行,包括先新建一個月台,變成三個月台,然後拆掉原有的一個月台,恢復2個月台,而剩下一個舊月台也敲掉了1/5,所以列車都是停靠在偏北邊的位置。
現在還進行紀錄已經有點太晚,不過有開始就是好的,免得等到完成後,才驚覺太晚了。譬如老家、田園已經存在幾十年的景象,在10年前開始的重劃過程中,全部破壞殆盡。在這過程中也沒有留下紀錄,只剩下腦海內模糊的記憶。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多肉植物-景天科

參閱林憲德教授的文章時看到景天科植物,查了資料知道它是一種多肉植物,全世界共有約35屬超過1500種,分布在世界各處,草本及灌木皆有,大多具有肉質的莖及葉片,花序為繖房或圓錐花序,果實則為蓇葖果 ,種子細小如灰塵,葉片的排列方式及形狀常具有觀賞價值,且在不同的溫度或日照下葉片常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是園藝上優美的觀葉植物[1]。

林憲德教授在建構綠色魔法學校時選出9種耐瘠、耐風、耐鹽、耐污染的多年生本土草灌木:
彩虹竹蕉

錫蘭葉下珠

彩虹棒蘭
黃邊短葉虎尾蘭

迷你麒麟花

非多肉型植物的
黃金露花

矮仙丹

翠竹草

馬櫻丹


1. http://tpbg.tfri.gov.tw/guide/guide_r2.php

智慧綠建築相關資料

第五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競賽

臺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林憲德/成功大學建築系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 林憲德/成功大學建築系

綠建築就是太陽能建築嗎 歐文生/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

綠建築的屋頂綠化 黃國倉/嘉義大學景觀學系

綠建築的巧思 郭柏巖/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

順其自然,以少搏多 張清華建築師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

由成大建築系林憲德所領導之團隊所建構的『綠色魔法學校』以拯救地球的「諾亞方舟」為旗幟,綠色魔法學校確定可以達成節能 65% 的世界頂級水準,這大樓將成為臺灣綠色建築教育訓練的示範重鎮和地球環保的教育基地。

完整內容: 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築
《科學發展》2011年4月,460期,24 ~ 33頁

庭園植物列表

心血來潮,列出庭院中所種植的樹木種類,還真是不少:

木科植物
金露花 約100(/)、椰子樹 1()檀香柏 3()竹柏 6()
台灣櫸木 2()檸檬 1()松紅梅 3()竹子 若干株 ()
南天竹 若干棵 ()土橄欖 2()澳洲茶樹 1()五葉松 1棵 (前)
羅漢松 5(/)山櫻花 6(/)柑橘 2()桂花 4(/)
七里香 3()梅樹 1 ()無患子 1()石斑木 4()
芭樂 1()九芎 1()咖啡 14含笑 3()楓樹 1()
抹草 1()牛樟 1()芒果 1()光蠟樹 2()楠木 1()
桑葚 1()
    攀藤類植物
    大鄧伯 ()炮仗紅()百香果()黃金葛(/)常春藤 (/)

    草本植物
    舞竹馬櫻丹薄荷甜菊非洲矮牽牛普公櫻一串紅海棠
    日日春迷迭香芙蓉艾草另有數種不知名的草花
      合起來的植物總類大約有50種,真是豐富。由所列出的植物種類與數量,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偏木科。這一部份可以慢慢加強,木科植物要先就定位之後,才來規劃與種植草本植物。現在的庭園景象比起去年豐富太多了,而且實際上也沒有花什麼費用。等木棵植物都就續後,就可以規劃與種植草本植物,讓種類更豐富。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彰化白蘭氏與台灣玻璃館參訪

      本學期陸生班第二次的參訪於5/6舉行,地點是彰化彰濱工業區的白蘭氏健康博物館以及台灣玻璃館,兩個地方都有事先預約導覽。因為8點要出發所以7:50集合,這些學生可能都是太晚睡,結果有將近1/3的學生起不來。
      約10:30到達白蘭氏,到達時先讓學生上洗手間,稍微耽擱一下,結果導覽小姐有點不高興,一再強調導覽時間為50分鐘,這包含上洗手間的時間,而且強調好幾次,心裡真是不爽,剛到時有一團可能剛參觀完畢,沒有其他的參觀團體了,他們有什麼好急的。其實當時大概知道他們的想法,希望快快帶到最後的賣場。我對於白蘭氏本來非常好感,這次的參觀讓產生很不好的印象,他賣的東西又不是孤門獨市,有什麼好跩的,所以員工尤其是直接面對客戶的員工,可以替公司加分也可減分,今天白蘭氏的情形是大大減分。
      相形之下,在台灣玻璃館感覺好多了,不僅內容豐富,解說人員的表現好多了,雖然聽的學生沒有很多。這個展覽廠應該是原來台明將的廠房,後來改裝的。展覽區在二樓,一樓是賣場與DIY的區域,都是玻璃相關的器皿與藝品,總類繁多價格也不貴。


      移植桑樹,新種楓樹

      前院的桑樹一年前剛種時,還是一棵小苗,一年內長成高近3公尺,且收成近2鍋子的桑葚,算是院子裡面長得最健康的植物。但是之前就曾經看過古人『前不種桑,後不種柳』的說詞,不過很沒有特別在意,加上桑樹已經變得很大,也不好移植。不過中午用餐時聽到金科嫂又提到這一個說法,加上桑葚已經採收完畢,就決定趁著個機會移植到後面。恰好吳世任送了一棵楓樹,可以填補移開的位置。
      移樹會傷到根部,所以不一定可以成功,在挖起桑樹時因為跟已經很粗而且很長,算是受了重傷,希望這次的移植可以順利。
      桑樹移植前

      換成楓樹

      庭院

      桑樹移植後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打拳頭,賣膏藥

      招生熱季全體總動員,每一次的招生會議都是一個煎熬,尤其聽到招生中心所報告,與友校之間激烈的招生攻防戰,就覺得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在這個所謂的高等教育體系。讀書是改變社會階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自己就是一個例子。但是現在的情形已經變調了,求學變成是階級世襲的幫凶之一。根據調查資源豐富的公立高等學府,其家長通常有比較好的社經地位,這些學生以比較低的就學成本,獲得比較好的教育資源,而將來在職場的競爭力通常比較好。反之,如大華之類的學生,來自弱勢家庭的比例通常比較高,他們需要繳交比較多的就學成本,卻享受相對比較匱乏的教學資源,而將來在職場上卻是屬於可能比較弱勢的一群。
      有一些人在習得基本學識之後,應該要往實際的技術發展,目前在後段學校的學生,不見得一定要他們在這個時候念大學,而且大華的學生來自高職,理論上他們已經具備產業所需要的基礎專業能力,若是先就業,若是覺得專業知識所有不足時,再繼續進修也可以,而且現在的入學管道那麼多,一點都不用擔心沒有學校可以念。
      一個家境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很辛苦的唸了四年大學,畢業時背負著50萬的學貸,相較於一個高職畢業就進入職場,月領2萬元的同學,這位念大學的同學的機會成本是150萬,而這位就業四年的同學在職場上可以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此時他再利用公餘時間開始進修大學學位,而這位剛大學畢業的同學,卻是還沒有收入就背負50萬的負債,而找工作時可能無法學以致用,甚至大學文憑對他也沒有太大的加分效用。上面的敘述在現在的社會應該不是個案,實際的case應該不少。
      『打拳頭,賣膏藥』是自己對於招生宣導活動的自嘲。年過50,幾近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或許對於目前的工作,可以作其他的考量,此時腦海中浮現陶淵明的『不如歸去』文章。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姍姍來遲的春雨

      這兩天開始滴滴答答斷續下起小雨,盼望很久的春雨看來好像已經到來。今年對於庭園植物的測試與處理內容,主要是看看在豔陽高照,一段很久沒有下雨,要讓庭院的花草樹木可以好好的活下去的最低澆水量為何?
      這個週末把院子的花草好好整理一番,特別是一些長的茂盛的樹木,開始進行修剪。一年多了,去年主要是目標是讓花草樹木快快長大,現在已經大到可以修剪的地步,真是不容易。修剪花草樹木也是需要培養的功力,修剪的好可以更漂亮而且更健康,反之則會破壞美感。總之,在下刀前多一點思考總沒錯的。

      馬拉邦山之旅


      星期天早上正騎在山豬窟最陡的坡時,突然電話響了,原來小胖他們三人已經在豐原,要去爬馬拉邦山。而我以為昨天沒有跟他們確認,而且這兩天氣象預報會下雨,以為他們不會來,果然是乖學生,交待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會執行。只好請他們稍事休息,過了半個小時先將他們接回家中,準備今天的實地勘查。

      今天到馬拉邦山的目的如下:
      1. 實地測試山區的通信信號
      2. 取得一條範例中級山的GPS座標
      3. 讓專題學生瞭解與體驗中級山爬山的過程
      4. 取得範例中級山沿途影像資訊

      之所以會選擇馬拉邦山是因為他位處於苗栗山區,附近沒有比較大的城鎮,因此有可能電話或者3G的信號會比較差,甚至可能會沒有。其次,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顯示,馬拉邦山應該是一條規劃比較完善、比較多人爬、而且難易度適中的步道,因為帶著三個沒有太多爬山經驗的年輕人,是有比較大的壓力。
      攜帶的相關設備如下:
      1. PAPAGO R5 GPS導航機:用於來回途中的導航之用,也瞭解一般導航裝置在登山步道的表現
      2. Holux M1000C 軌跡記錄器:用於取得馬拉邦山登山步道的衛星定位資料,以作為後續專題製作所需要的資料
      3. Panasonic DMC-ZS7 GPS的數位相機:用於拍攝沿途的景觀資訊
      4. HTC touch 2 Smart phone with CHT門號:用於測試手機信號與3G信號
      5. 1800mAh的行動電源:用於提供所攜帶之電子設備緊急備援電源

      大約在9:40左右由家中出發,在過了卓蘭後,原本的打算走熟悉的道路,不過在半途看到往卓蘭發電廠與馬拉邦山的標誌,心想沒有走過就試看看,結果PAPAGO在半途出了一點差錯,差點岔入小山路,還好發覺不對勁趕緊回頭。
      到了第一停車場,開始下起小雨,研究了旁邊的登山導覽圖一番後,決定由上湖登山步道進入。原本要將車子停在錦雲山莊旁的停車場,結果停車位已滿,就停在山腳下一些的楓葉地圖附近。

      在第一停車場附近發現手機有信號,但是沒有3G的信號,而且這個情形持續好一陣子,但是在登山步道沿途幾乎只要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就有3G信號,依據觀察手機信號與3G信號大約是1: 0.95也就是說在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機率有3G信號。因為在停車場附近是屬於海拔比較低的地方,馬拉邦山的高度是1406公尺,因為在比較高的地方可能會接收到別的山頭的信號,而在比較低的地方只會收到當地附近基地台的信號。可見,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3G涵蓋。
      大約由11:20開始爬山,沿著產業道路前進,大約在12:00左右到達登山口,期間小胖的狀況好像不太好,就請康旭陪著他,我跟俊弘一起。走了沒多久俊弘覺得有點吃力,在古戰場紀念碑休息一陣子,小胖他們也到達。我就讓他們三人一起,自己先行繼續爬。沿途碰到一些回程的登山客,看來這裡果然是還算熱門的登山路線。沿途斷續下著小雨,而GPS也如同雨勢一樣時有時無,不過有的機會是比較多。大約在12*50左右到達三角點。
      在三角點大約待了5分鐘,因為剛剛小胖覺得不舒服所以要他們先下山,所以也不敢較久留,匆匆下山。結果在石門附近碰到三人終究還是上來。由三角點返途過程中,開啟PAPAGO衛星導航,在地圖上可以看得出有這條山徑,但是無法進行導航,可見在登山步道上一般的導航裝置是沒有作用的,不過不知道Garmi專為戶外活動開發的那一台導航機,是否在山路上有提供導航服務。


      大約3點回到苗栗,跟他們在7-11吃點東西,送他們三人到車站後,今天的活動算是圓滿完成。
      回家後取出軌跡紀錄器的軌跡,以及取出所拍攝的相片,內容與自己的期待相符合,所以這次的戶外資料取得過程順利圓滿。
      因為這是國家所規劃的國家步道之一,所以沿途標示還算清楚,有登山導覽圖以及在重要的岔路口,都有指示牌,一來告訴登山客旅程狀況,其次也避免誤入歧途。
      另外,沿途都有登山團體所綁的布條,這些布條的主要作用是指引登山客,不過也不能百分之百信任,尤其是在看起來比較危險的地方。也將這個經驗告知三位學生,某方面來說這個也是另類或是說傳統的登山導覽,而且是最直接的方式。
      馬拉邦山是秋天賞楓的熱門景點,即便這個非楓紅季節來爬山,也覺得沿途景色宜人,而且在主要的登山步道上,沿途的竹林、原始林相、也是非常漂亮,沒有太多人為的東西,而且難易度算是適中,下次有機會可以再來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