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電動輔助版Youbike 2.0E

 跟家人到嘉義公園與植物園休憩。入園之前先在附近知名火雞肉飯店吃特色小吃,遇到路上奔馳而過的Youbike2.0,知曉嘉義有公共自行車,且Youbike2.0車身顏色與台中相同為白黃車身。本想拍下車子身影,手腳太慢作罷!

沒想到進入公園沒多久,遇到兩位騎自行車的年輕人迎面而來,很熟悉的身影但陌生的顏色,還好車身Youbike的符號確認自己的判斷,但為何顏色與車身有稍微差異?特別是後擋泥板的顏色為深橘色且為方形非原先的圓弧形?本想趨前詢問,無奈腳程比不上車程再度作罷!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大雅小麥田第一次紀錄 稻田無縫變成小麥田

 潭雅神綠園道大雅段旁,原本是種稻子的農田,收割後稻根殘株仍在,不久周邊冒出一大片小苗,不明就裡者會以為這是雜草,其實是稻子收割後立即播種並發芽的小麥苗。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大甲溪酋長岩

 

后豐自行車道跨越大甲溪的花樑鋼橋下方,有一類似酋長側面的石塊煞是有趣。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白臼小苗遇難記

 受天氣影響今天到清風嶺活動的人似乎少一些,最高興的是沒有聽到淒涼的嘶吼聲,光這兩點就令人神清氣爽。

一號步道沒有特別的觀察,單純的活動筋骨,好漢坡前沒有前兩週的耍猴戲場景。還是幫麻花捲相思樹留下身影。
二號步道有剛被修剪邊坡植被的痕跡,而且應該是近兩天動手的。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像山一樣思考的郊山行

 上週六早上起床發現右腳股外側肌痛到幾乎無法上下樓梯,趕緊用按摩設備處置,結果讓情況更惡化,此時應該是讓它休息緩和而非刺激它。選對方法兩天後的同一時間上下樓梯只感覺稍微不舒服,算是大幅改善,對於蟄伏兩天後再次出門踏青影響不大。

清風嶺三條步道都是階梯,對於剛剛恢復元氣的大腿似乎不太適合,本想走產業道路但心繫上週發現正在開花的榔榆,而它正位於前往步道的路途,因此還是按照往常的習慣前往。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豐原南坑聆聽水聲賞生態

 一早雲層很厚,看起來不是很好的走跳天。由豐原一路往崑山騎行過程中,不知是否因為昨晚睡得不是很安穩,或腳踏車胎壓不足,或體力下降,總之有力有未逮之感。

去程是上坡,只快速掃描心目中的生態熱點不做觀察與紀錄,回程再仔細觀察。
還好一口氣上達崑山頂,剛好太陽突破雲層,給予一個大大的擁抱,當然不能錯過跟它同框的機會。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柯南style清風嶺行

週末蟄伏兩天的滾石,週一按照慣例前往清風嶺步道走跳,回程不採取以往直接回到位於北坑巷的停車處,而是取道天山大佛寺經由中坑,這是受到在一號步道末端看到的一個事件而引發的念頭。他認為今天的活動很柯南。

一號步道原本可以串聯二、三號步道構成O形縱走。不過去年地主將部分路段封閉後,就只能原路往返。

剛被封閉不久,曾有善心人士在步道入口處標示此路被封閉的訊息,一段時間後這個告示牌就自然脫落。

每次來此步道,幾乎都會遇到零星幾個人,猜想有些人應該跟自己一樣,知道必須折返但仍然來此活動,無非是要享受清靜的郊野活動。

少數人可能不知道被封閉,而在中途被迫折返。活動的目的不在於路徑如何,而在於過程中的享受所以應該也不會有怨言。

今天來此活動,發現最後一段約140階的好漢陡坡起點處,被人用幾根樹枝圍住,表示不宜前行。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郊外走讀雜思

 氣象預報今天北台灣清晨溫度下探20度,中部地方也感受到東北季風的威力,至少讓自己起床時已經是平日出門的時間,而抵達步道停車處時接近平日回程時間。

前些日子週一清晨似乎延續假日人聲鼎沸的聲勢,也是頗多的健行者。在這種地方不喜歡自己以前用的登山名詞,近來喜歡用健行。今天人似乎比較少,更精準說應該是隨著疫情放寬而減少。估計應該是解封了,有比較多地方可以去。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抓非洲大蝸牛送彩券

 無國界的時代不僅是針對人類,也針對地球上其他物種。

原本還認為蝸牛很可愛,甚至拍攝它們交配過程的滾石,為了要將這個短片發佈到臉書,查詢了相關資料,才驚覺它們對於植物的嚴重危害,甚至被認為是世界上入侵最嚴重的物種之一。也終於知道院子某些植物的嫩葉,三不五時會大量消失的原因。利用閒暇時光經營菜園的妹婿,剛好也跟他抱怨非洲大鍋牛對於蔬菜的危害。

雙十國慶後疫情緩和時清風嶺行

 新冠疫情緩和,生活逐漸乎復正常,似乎少了疫情期間的寧靜,所以疫情是好是壞,就看從甚麼角度來看。

對滾石來說,疫情期間好處稍微多一些。平常就很少出門,可算是準居家隔離的狀態。因此,無法到外頭趴趴走,或是趴趴走時有總總的限制措施,對他都沒啥影響。

反而因為趴趴走的人變少,當滾石有需要出門時,感覺清淨多了。

可惜現在慢慢的又恢復常態了。

別的不說,今天短短個把小時的走跳就碰到兩件事情。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植物觀察面面觀

 全世界的植物大約有45萬種,中研院所建置的台灣物種名錄登錄9100種植物[1]。

認識植物不僅是課堂的學習項目,很多人平常也樂此不疲。
可以從認識不同植物的廣度著手,也可以認識某一種植物,在不同生命歷程所具有的特徵著手。
翅果鐵刀木

翅果鐵刀木生長觀察紀錄

 2020年10月底在院子發現一株剛冒出頭的豆科植物,羽狀複葉表明它的身分,但是真實名字則尚未得知。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自行車正確騎乘調校探究

 撇開電動不談,自行車是人力交通工具,以人為動力來源,自行車為輸出裝置。動力來源所做的功是否可以最大化,動力來源與輸出裝置是否可以完美匹配至關重要。

莢果與花並存的相思樹

 台灣丘陵地區隨處可見的相思樹,莢果與花同時存在的情況不常見。

五月開花後的莢果已接近熟成階段,顯然花是不按牌理出牌者。

話說回來,自然界沒有按表操課的規矩。同理身為自然界一份子的人,偶而脫序也是可以理解。脫序中仍有一個「序」字,尚未脫離常規的約束,如同此刻冒出幾朵花的相思樹仍有更多的「莢果」般,大體上仍未失控!

俗話說「多變才是人生」,重點是要拿捏合宜才是!

大自然處處是學堂!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中國通史100集紀錄

近來無意間發現《中國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China)節目,將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做了完整的闡述。仔細了解後得知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耗時三年多的拍攝,從2016年8月1日起,在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連續撥出的紀錄片[1]。

全部100集的"中國通史"紀錄片,從中華文明的起源開始,一路敘述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終結帝制體系為止。

每一集45分鐘,全部一百集合計77小時。以台灣高教體系計算學分的方式,上課18小時為一學分。75小時的影片,換算成學分4.12學分。

若更精準計算,一個小時的課程,其實是上課50分鐘,休息10分鐘,則全部一百集,剛好是5學分的課程。

影片內容

A. 每集共通的片頭 1:15

B. 本集重點提要,與上一集的歷史90秒呼應

C. 影片主體

  1. 1影片內容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撰寫,100集的口白敘述者皆為同一人,口述者深沉穩重的聲音,恰好與中國通史這個主題想呼應。
  2. 動畫
  3. 描述某些歷史情節的戲劇片段
  4. 學者口述,主要來自北京,清華等重點大學,以及如中國社科院等重點研究單位
  5. 類似古文的人物介紹
  6. 某些真實歷史文物的展示
  7. 某些意象的環境畫面
  8. 考古場景

D. 片尾歷史90秒,鋪陳下一集的內容

E.  每集共通的片尾 0:45

前後大概三個月的時間,雖是斷續沒有完整的看完100集的內容,卻也go through了一遍。

中國通史製作到播出期間,中國大概處於國力最強大,對外的影響力也最大的階段。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試圖讓現在的中國,更精確說他當頭的中國,可以媲美漢唐盛世。

沒想到這個紀錄片開始播出,準備進行大外宣之際,卻贏來川普政府對於中國的一連串制裁,打的中國幾乎趴在地上,接續的拜登政府力道雖然小一些,殺傷力仍然不容小覷!

就大外宣的角度來說,在我身上是有達到一定的效果。

雖然身在台灣,學生時代的歷史課,基本上是以中國為主體,台灣只是小菜,所以等於go through中國歷史兩遍。老實說,這之後不再接觸歷史課課程,而且隨著台灣主體意識抬頭,自己觀念的轉變,對於中國雖不至於討厭,卻也不再感興趣,甚至對於偶爾叫囂不放棄武力解放台灣的說詞頗為厭惡。

看完這一百集內容,倒讓我對於對於中國歷史產生興趣,也對於具有中國的血統感到有些喜悅,甚至想到有朝一日長時間待在中國,特別是西北邊陲地帶。

第一百集看完後,打算再回頭看第二遍,這一次會更仔細觀看。

各集標題

  • 第一集 中華道路
  • 第二集 中華先祖
  • 第三集 農業起源
  • 第四集 文明起源
  • 第五集 邦國時代
  • 第六集 夏王朝覓蹤
  • 第七集 殷商興亡
  • 第八集 商代文明
  • 第九集 武王克商
  • 第十集 周公攝政
  • 第十一集 周王室的衰落
  • 第十二集 春秋爭霸
  • 第十三集 孔子
  • 第十四集 列國變法
  • 第十五集 戰國七雄
  • 第十六集 諸子百家
  • 第十七集 秦國崛起
  • 第十八集 秦始皇統一中國
  • 第十九集 楚漢戰爭
  • 第二十集 郡國並行
  • 第二十一集 文景之治
  • 第二十二集 漢武帝
  • 第二十三集 兩漢經學
  • 第二十四集 昭宣政治
  • 第二十五集 王莽改制
  • 第二十六集 光武中興
  • 第二十七集 絲綢之路
  • 第二十八集 清議與黨錮
  • 第二十九集 黃巾起義
  • 第三十集 三國鼎立
  • 第三十一集 諸葛亮治蜀
  • 第三十二集 西晉統一
  • 第三十三集 魏晉風度
  • 第三十四集 門閥政治
  • 第三十五集 梁武帝治國
  • 第三十六集 孝文帝改革
  • 第三十七集 北周武帝
  • 第三十八集 陳朝興亡
  • 第三十九集 魏晉佛教
  • 第四十集 再造統一
  • 第四十一集 煬帝功過
  • 第四十二集 貞觀之治
  • 第四十三集 武則天
  • 第四十四集 開天盛世
  • 第四十五集 安史之亂
  • 第四十六集 中晚唐的困局
  • 第四十七集 世界都會長安
  • 第四十八集 吐蕃興衰
  • 第四十九集 敦煌
  • 第五十集 唐朝的對外關係
  • 第五十一集 唐代宗教
  • 第五十二集 五代十國
  • 第五十三集 宋太祖
  • 第五十四集 澶淵之盟
  • 第五十五集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 第五十六集 王安石變法
  • 第五十七集 靖康之難
  • 第五十八集 宋金和戰
  • 第五十九集 偏安東南
  • 第六十集 東京夢華
  • 第六十一集 宋代新儒學
  • 第六十二集 宋代文化
  • 第六十三集 契丹興起
  • 第六十四集 西遼建國
  • 第六十五集 完顏阿骨打
  • 第六十六集 金朝興亡
  • 第六十七集 遼金文化
  • 第六十八集 西夏興亡
  • 第六十九集 蒙古興起
  • 第七十集 忽必烈大帝
  • 第七十一集 兩都巡幸
  • 第七十二集 大元帝師八思巴
  • 第七十三集 海上絲綢之路
  • 第七十四集 馬可波羅與中國
  • 第七十五集 元順帝
  • 第七十六集 明太祖朱元璋
  • 第七十七集 永樂遷都
  • 第七十八集 鄭和下西洋
  • 第七十九集 內閣制度
  • 第八十集 土木堡之變
  • 第八十一集 王陽明心學
  • 第八十二集 海疆與互市
  • 第八十三集 張居正改革
  • 第八十四集 耶穌會士來華
  • 第八十五集 江南市鎮
  • 第八十六集 白銀資本
  • 第八十七集 崇禎帝
  • 第八十八集 入主中原
  • 第八十九集 王朝的穩固
  • 第九十集 收復台灣
  • 第九十一集 統一大業
  • 第九十二集 軍機處
  • 第九十三集 攤丁入畝
  • 第九十四集 文治與文字獄
  • 第九十五集 被動的自強
  • 第九十六集 鴉片戰爭
  • 第九十七集 太平天國
  • 第九十八集 甲午戰爭
  • 第九十九集 維新與革命
  • 第一百集 帝制的終結

參考資料

  1. 【中国通史/ChinaHistory 百集历史纪录片】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Rvs6bW6CQ&list=PLOrf2h5ONlwUTW9etWK4b3xQiz8LdgkKS
  2. 百度。中国通史。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9%80%9A%E5%8F%B2/2683194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假日藍天 白雲 陽光的精彩表演

 偶然在元旦拍了太陽的身影,就這麼一路拍下來,越拍越有心得,越拍花樣越多。除了太陽本身,逐漸將地景加入,自己的身影與夥伴的身影也偶而獻身。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公老坪山區活動隨筆

 週一隱約發現曾認為是山柿的植物可能是台東柿,因為當時攜帶的裝備無法取得清晰的畫面,早上再度前往確認。

不過因為週一已經走過山柿所在位置的清風嶺步道,今天不想再走一遍,改採騎車上中坑500高地,再由北坑巷下來觀察。
今年元旦以來每天拍陽光,前兩天稍做調整,鏡頭改取跟當天活動比較有關的畫面。今天到公老坪附近活動,騎車到旱溪源頭的來鷺橋時,太陽跟紅色拱橋剛好可以同時入鏡,就以此為今天陽光的代表。

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最大的小農場The biggest little farm影片探索

緣起

好友透過LINE傳來一則訊息,內容是一部Youtube上標題為"何謂「道」~盡在其中矣!哈哈"的影片[1]。通常自己是不會看這些影片的,不過被標題的"道"字吸引。看完並且稍微做些研究。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首波梅雨報到日 豐原公老坪騎車

前兩天是爬山行程,今天改騎腳踏車,只是公路車爆胎,友人送的通勤車尚未尬車過,因此選擇中坑做為測試。

不到七點鐘就出門。

首波梅雨鋒面今天報到,豐原雖然沾不到邊,天氣仍然不好雲層很厚。

今天也是農曆節氣的立夏,表示夏天拉開序曲。

一路騎到500高地,中途沒有停留與欣賞生態,主要是天氣不好加上確實沒啥東西。

過了500高地後,在旱溪源頭拍了兩張影像,拉開今天生態觀察的序幕。


李子果實

 李子接近成熟階段,看起來非常可口的模樣,不過卻是滿地的落果

詢問果農,得知等待果實大顆些價格好些時再採收!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久旱不雨南坑行

 好一陣子沒到南坑晃晃,早上比較有空,決定到南坑走走探望老朋友。

久旱不雨溪流景象最鮮明。南坑溪是旱溪上游水量較穩定的野溪,不過仍然不敵久沒下雨,幾乎除了有水潭或是攔砂壩下方,才可以看到不是很清澈的溪水。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豐原公老坪蜈蚣崎登山步道 O型縱走(110/04/01更新)

 110/01/29建立的蜈蚣崎登山步道O型縱走記錄,當時連絡蜈蚣崎步道與南翁福德祠的步道尚未施工,因此借道富翁街260巷的木器廠完成。

軌跡記錄:

南翁福德祠~丘逢甲紀念公園 1.1公里,25分鐘

丘逢甲紀念公園~球場~南翁福德祠 1.65公里,30分鐘

110/01/29的記錄

110/04/01清晨,再度前往探查聯絡步道的狀況,發現南翁福德祠旁邊的步道設施,包含停車空間與聯絡步道都正在施工中,而且已經具有雛形,依據施工告示牌的說明,應該在4/17會完成。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CCM Tour:黃澄澄的麥田

 110年春分,經由潭雅神綠園道前往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行經大雅區,看到前些日子尚剛在抽穗與開花的麥子,已經變成黃澄澄的樣貌。

潭雅神綠園道旁 晨曦下沾滿露水的小麥

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豐原東陽里踏青

首先觀察豪傑山莊的銀杏,前些日子被它滿樹漂亮黃色的葉子吸引,今日則是光禿禿的模樣。不過可以看到葉芽,以及已經冒出頭的新葉。

110/1/6拍攝
110/1/6拍攝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中坑結實壘壘自成一個微環境的雀榕

 觀察日期:2021/3/8 09:00~09:20

豐原公老坪區域中坑產業道路,國四延伸到路旁天地教前方,一株結實累累的雀榕,吸引鳥類前來覓食,而形成一個很特別的暫時性微環境。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旱溪源頭的白鷺

 豐原旱溪源頭三角湧旁一株正在開花的木棉,一隻白鷺高高停棲在樹梢,是在休息,尋找獵物,炫耀,還是學習猛禽?

不論它的目的為何,對我來說是一個捕捉畫面的好機會!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豐原公老坪假日農夫市集賞櫻

 這個季節最夯的活動是賞櫻,正值武陵2021櫻花季期間,此地最富盛名的莫過於"紅粉佳人"。各種管制措施讓賞花人可以更盡興,卻也讓更多人無法親臨享受這個季節限定的饗宴。

向隅多了,就有人想辦法在各處種植這些櫻花,讓大家不用搶門票又忍受舟車之苦,就可以享受這些美景。

豐原郊區的公老坪地區是民眾休閒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而且公老坪社區於2020年獲得國際里山精選案例。這個區域一年四季都有各種花卉可以欣賞,以及各種水果可以品嘗。位於公老坪公車站牌旁的假日農夫市集,可算是公老坪地區人潮最多的區域之一,這裡種植的紅粉佳人不讓武陵地區的老鄉獨占鰲頭,也正奮力以最佳的風姿,除了招蜂引蝶之外,也迎接熙來攘往的人群。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日本鳶尾

 自己最喜歡的院子植物之一:日本鳶尾,有一股說不出來既純潔又高雅的感覺。

馬鈴薯開花

馬鈴薯是全球僅次於稻米、玉米與小麥的第四個重要糧食作物。在台灣,馬鈴薯雖然不若歐美國家當成主食之一,卻也是大家喜歡的食物,洋芋片跟薯條就是例子。

大家食用的馬鈴薯部位,雖然位於泥土內,卻不是一般認知的根,而是稱為塊莖的變態莖。

在后里中科附近農田看到正在開花的馬鈴薯植株,下馬(鐵馬)觀察。

小時候家裡務農,冬天田裡會種植馬鈴薯。不過卻未曾仔細看過它的花。今天觀察它的花時,有似曾相似的感覺,似乎很類似自己認識的茄子花,但是兩者差異太大,所以沒有多做聯想。

查詢資料才知道馬鈴薯是茄科茄屬的植物,果然自己的感覺沒有錯。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在家賞花走春

 大年初三按照慣例待在家中不出門。

院子的植物似乎看出自己的意圖,就透過賞心悅目的花朵,讓自己開心。

最驚豔的莫過於剛開花的日本鳶尾,真是美到難以用言語形容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CCM Tour: 潭雅神綠園道旁 晨曦下沾滿露水的小麥

 到探索館執勤,途中在潭雅神自行車道旁看到晨曦下仍然沾滿露水,已經開始抽穗的小麥,非常特別很富有詩情畫意。使用Canon SX740 HS玩具相機,拍出差強人意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