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南京新景點『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

南京紫禁山中山陵旁邊,新設立一個叫『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的免費的景點,立了十根柱子,每根柱子代表一個建都南京的朝代清楚的刻著建國及王國時間,最接近現代的一根如下:
資料來源[1]

參考資料:
1. http://www.news100.com.tw/viewtopic.php?t=24362
2 相關新聞 http://www.917name.cn/xingshidaquan/jiapu/2012/0128/5133.html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資本愛情故事

下午在HBO上看到一部類似記錄片的片子,初期不是很在意,過了一會兒看到羅斯福總統的演說,咦,好像不是演員是真人喔,這引起我的興趣,他的演說內容很類似福利國家的政策宣誓。羅斯福總統在一年多後因病去世,而這個政策(第二權利法案)卻沒有機會實現。片尾最後出現類似佔領華爾街的動作,並且號召有看到這部紀錄片,且與導演有興趣者,可以響應他的號召。整個紀錄片大約只看到末尾的十來分鐘,卻引起我很大的興趣,上網google了一下,得知這部片子為Capitalism: A Love Story(資本愛情故事),由紀錄片導演Michael Moore主導。這部片子是2009年發行,我之前不知道有這部片子,不知道佔領華爾街跟這部片子是否有關連?
若是當時羅斯福有機會通過相關法案,並且在美國落實,現在的社會公平正義不知是否會更好。不過,我知道台灣有一半一上的人在1/14/2012選擇don’t care。這些人一定包含絕大多數既得利益者,也可能是公平正義的潛在受害者。『穿草鞋不怕穿皮鞋的』,除非穿皮鞋的願意接受公平正義,否則穿布鞋的遲早會有動作。

參考資料
第二權利法案全文:http://en.wikipedia.org/wiki/Second_Bill_of_Rights
清大彭明輝教授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01.html
紀錄片介紹: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uen81232207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民主失竊的故事: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共業


住在同一共大樓的某一住戶,因為用電不當引起火災,結果不僅全家葬身火窟,也有數十住戶遭殃。在此之前大家都知道防火的重要,也知道某些住戶潛在火災風險,更重要的是管理委員會,也曾勸過這些住戶,這些住戶卻不聽規勸,甚至其它住戶也曾想要搬走,但談何容易。結果悲劇正如同歷史上不斷重複的情節一般發生了。這應該就是一般人所言的共業吧。
聖嚴法師訓勉處理問題的方式:
面對它
處理它
接受它
放下它
記得半夜醒來,輾轉難眠的經驗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沒想到大選之夜又發生了。
經過一天的沈澱,聖嚴法師的訓勉浮上心頭,上述的比喻給了我處理它的方向。雖然選舉期間各式行政資源不當介入痕跡俯拾皆是,但這是執政者的優勢,很少人會拒絕使用。外部勢力的介入也是必然的,外部勢力一定會偏袒對自己有利的一方,特別是這個外部勢力具有強有力的的工具時。不過整個的過程大體上是可以接受的,在民主程序下和平的產生結果,失敗的一方只能盼望另一造,會遵守諾言,且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若很不幸真的發生了,那如同前面的比喻一般,只能當成是政治上的共業吧。
這個想法給了我處理它的方法,所以我坦然接受它。由各方的訊息,失敗者是最大的嬴家,尤其是敗選感言,不僅讓支持者動容,也得到眾多反對者的肯定,甚至打中心坎。在競選其間一般人比較不會聆聽或看對手的文宣或是政見。但是比較會以看好戲的心態看敗選感言。我不敢也不願揣測,但是好奇是否有人聽了敗選感言之後,懷疑是否投錯了?
通車途中看到幾幅當選者的巨幅海報,心情很平靜。所以可以放下它了。
最後,以敗選者的智慧,我相信自會有最適切的安排,無論如何我都支持她的決定。若還有機會我會更投入。這個結果對我自己在現實層面上是更有好處,也算是安慰吧!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Part 2:白痴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2011年四月失業人口47萬約略等於外勞人口40萬

根據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為止,在台藍領外勞人數為39萬9749人,距離40萬人只差251人。以每月增加人數3、4千預估,本月確定突破40萬大關,打破維持11餘年的「3」字頭。近40萬名外勞中,產業外勞佔20.6萬人,社福外勞為19.3 萬人。[1]
另外依據主計處的數據,100年4月失業人數為47萬7千人。[2]
引進40萬外勞,有47萬人失業,這中間是否有可以探討的地方?

[1]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 外勞飆破40萬 看護工激增, 2011.06.18,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406410.shtml
[2] 行政院主計處,100年 4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9306&ctNode=2858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Part 2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轉貼自Yahoo老林的窩)



綠卡事件


哈定效應(轉貼自Yahoo老林的窩)

....「哈定效應」....。1921年美 國曾選出一名哈定總統,之前他只是擔任過一屆參議員的政治菜鳥,但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見過他的人莫不驚為天人;由於提名時民主黨黨內兩派相持不下,結果 哈定以其優越的外表被徵召參選總統,果然也不負眾望的擊敗共和黨對手。但哈定的出線卻同時也是美國人惡夢的開始,因其無能的情況恰和其外貌成反比。因此後 人稱之為哈定效應。...

原文

參閱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