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院子的不速之客:小彎嘴


這兩天一直聽到院子裡面有小彎嘴畫眉的聲音,直覺應該是自己的錯覺,因為在都市裡面會出現小彎嘴的機率不高。小彎嘴畫眉是台灣特有亞種的鳥類,因為眼睛旁邊有一黑色的寬眼罩,很類似蒙面俠。早上在客廳聽到外面有很特別的鳥叫聲,連老婆都覺得很奇怪。由窗戶往外面瞧,發現有一隻小彎嘴停在棚架上面。哇賽,真的有小彎嘴。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大王椰子開花

在豐原漆藝館停車場,看到地上有椰子的大型落葉,因為旁邊有幾棵大王椰子,會有落葉是很正常的。不過發覺它不太像落葉,很像花苞殼。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1984書籍讀後感想

大約在10來年前,某一次的研討會上,第一次看到"老大哥"這一詞,詢問之下得知,暗喻人無所不在的受到監視。
逐漸得知這一詞來自"1984"[1]這本書,作者是喬治歐威爾。他的另一本名著作是"動物農莊"[2]。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b/1984-Big-Brother.jpg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鳳頭蒼鷹於車水馬龍的市區獵食

108年元旦過後的上班日,近中午時分,由台灣大道沿著科博館前的綠園道,往植物園後方的育德綠園道途中,在接近博館路時(座標: 24.155915, 120.665989),突然發現樹下一隻鳳頭蒼鷹剛剛捕獲一隻塊頭很大的獵物,自己嚇了一大跳,它也發現我的存在。在我趕忙拿出相機之際,它則是利用這個空檔,將獵物刁到旁邊的樹幹上,沒有拍到它撲殺的過程,以及停在地面的身影有點可惜。還好它所停留的枝幹,不會對於拍攝造成干擾,可以讓我拍了一些影像。

育德路防撞桿內的白光臘樹

018/12/04前往荒野台中分會,參加鄉土關懷小組的會議。
騎iBike到協會前面之育德路的iBike停車場,停在#18停車柱上
發現停車柱前,路旁的防撞桿內冒出一株應該是白光臘樹的樹苗,很有趣的景象。
第一直覺是有人摘下樹枝然後插上去的,測試一番,判斷應該是由路面冒出來的,真是太神奇了。

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利用Google我的地圖製作溪流觀察記錄_旱溪上游

為了準備野溪踏查的紀錄方式,107/12/08早上,利用到旱溪上游附近活動的機會,快速利用Google我的地圖,製作一個踏查的範例。
踏查區域在桌機螢幕上看到的畫面如圖一。該地圖的網址以QR code顯示,參看圖二。
圖一 旱溪上游探訪記錄桌機版螢幕截圖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豐原葫蘆墩水岸花都施工花絮

聲勢浩大的葫蘆墩圳掀蓋,營造水岸花都的大戲,喧嚷多年,終於在2018台中花博前夕竣工。
這一段大約300公尺的工程,在施工初期以圍籬圈住,無法一窺施工過程。施工單位宣稱基於安全起見,所以需要這些防護措施,說的也是。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三杯茶讀後感想

2018年8月25日參加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2018 中國綠色人物臉譜論壇"活動中,由在中國成立"甘肅省綠駝鈴環境發展中心"的趙中口中得知"三杯茶"這本書[1]。趙先生想要效法這本書的作者跟主角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時,發生迷途,後來被巴基斯坦的挑夫找到,並在柯爾飛(Korphe)當地村民熱心照顧後,得以復原。在柯爾飛停留期間,他發現當地完全沒有學校,為感念村民的付出,而發願在當地興建學校。因為趙先生也曾在登山途中摔落冰川,後來幸運獲救。因此他也效法三杯茶的作者,想要為中國西部,自己喜歡的土地上,生活困苦的居民做點什麼。他的方式是跟自己熱愛生態,轉化成永續生態旅遊的方式導入到偏鄉地區,除了滿足人們旅遊的需求,也讓當地居民在維護生態下,可以有維生所需的收入。
圖片來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00704
聽到這等應該效法的傳奇人物,又是登山界前輩的故事,當然要拜讀這本書。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豐原公老坪里山場域的探究




前天(8/25)聽到豐原有實踐里山倡議精神的場域[1],而且就在自己每週都會到訪幾次的公老坪地區,自己竟然不知道。更令我訝異的是這個場域號稱是旱溪的源頭!自己認為對於台中的水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何況是在自己地盤附近的溪流旱溪。旱溪主要有三條支流:北坑溪、中坑溪、與南坑溪。北坑跟中坑主要發源於公老坪地區沒問題,不過南坑溪的源頭是靠近新社崑山的七分坑附近。這三條支流在豐原中正公園舊稱三角湧的地方會合,旱溪的名稱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