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標題為智慧城市與隱私權保護的電子文章,不用細看內容大概可以猜出裡面講什麼,這個確實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近幾年來,特別是這一、二年智慧城市一詞,喊的漫天享,而且也看到一些所謂的智慧城市聯盟等的出現。智慧城市最主要的推動力量來自於物聯網的成形與成熟,雖然資訊與通訊基礎建設也是關鍵,但是真正可以具體實踐智慧城市的關鍵是物聯網。物聯網的三大元素是裝置、連結性、以及雲端服務(device, connectivity, cloud)。一言以蔽之,物聯網就是一個可以將萬物連結起來的網路,就如同網際網路將人們串聯起來一般,例如擁有十數億使用者的臉書,就是將人們在虛擬空間中串起來的網絡,所以也可以將物聯網想成是裝置間的臉書。
物聯網加上大數據以及雲端運算,真的可以為城市的住戶帶來無比的便利。別的不說,光是公車動態系統,讓任何有需要的人可以輕易地知道,任何一班公車的動態資訊,對於仰賴大眾運輸工具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很大的福祉。近日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標題,ETC所累積的大數據,讓交通流量控制更精準,這也是物聯網具體實現的例子之一。以物聯網技術來建構智慧城市,另外一個優點是可以逐步進行,當主要的智慧化服務都成形之後,智慧城市也就完全具體實現。
任何措施或是作為都不會是絕對的得或是失,只是我們在看待這個措施時,所衡量的標準罷了。以化療方式治療癌症,得的部分是消滅或是抑制癌細胞,失的部分是會造成噁心、掉髮、不舒服等副作用。若是有人因為畏懼這些副作用,而不使用化療,那也是對於這種措施的一種選擇。
物聯網所建構的智慧城市,得的部分是會提供非常多的便利性給居住的居民,這些便利性的例子唾手可得,失的部分也可以列舉一些例子,不過最被關心與討論的部分是隱私權。在智慧城市生活的居民,基本上在很多部分是沒有隱私權,特別是在公共領域。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如電影Eagle eye(鷹眼)與Enemy of the State(全民公敵),這兩部電影就是描述智慧城市生活的潛在威脅。特別是Enemy of the State 中,當一個有權者濫用公權力,以所取得他人的隱私權時,會是一個多可怕的現象,讓人幾乎無所遁逃。當然若這個人是大家急欲將之繩之以法的惡棍,那當然是另當別論。
依據總總資料顯示,人會逐漸向城市集中,未來會出現很多人口超多的都市,其實現在中國就出現數個人口超過千萬的都市,例如北京、上海等。而城市智慧化,將可為居民帶來眾多的優點,也是不爭的事實。誠如前面所言,負面效應在所難免,如何將負面效應降到最低,可以由兩個方面著手。在客觀的措施方面,人性有其弱點,所以不可能完全訴諸道德的手法,而可以透過法律的規範,將隱私權被濫用的機率降到最低。而法律的制定,需要透過民意代表進行,目前正值最高民意機構立法院改選期間,或許選出可以為全民在城市智慧化過程中,為全民的隱私權把關的委員,是最實際的途徑之一。在主觀方面,就是要多留意自己的隱私權是否在不經意之間就暴露了。在這個智慧手機全面普及的時代,不隨意下載應用程式(APP),就是一個可以防止隱私權可能外洩的簡單作法。
參考資料
智慧城市 vs 隱私權保護, EET電子工程專輯,2015/10/20,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716598_675327_NT_ed5f5c13.HTM?click_from=8800125506,9950203962,2015-10-20,EETOL,ARTICLE_ALERT
汪淑芬,ETC累積大數據 國道路況預報更準,中央社,2015/10/20,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510200412-1.aspx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3D食物列印機的迷思?
美國歐巴馬總統於2011年啟動的先進製造夥伴聯盟計畫(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AMP)中,提到要發展積層製造(就是一般俗稱的3D列印)技術。另外3D列印所使用的關鍵技術是來自於快速原型製造(Rapid Prototyping: RP),而這些技術的專利最近均陸續到期。這兩個因素導致3D印表近年竄紅,樂觀者認為3D印表機無所不能,可以列印任何材質的東西,除了大家熟知的石化或是金屬材料之外,甚至可以列印人體器官、可以吃的食物等。經濟學人雜誌還認為3D列印會造成第3次工業革命。另一派人則不以為然,其中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說詞最經典,他說「3D列印技術只不過是噱頭,若真的造成第3次工業革命,那我的郭字倒過來寫」。
我覺得兩個的說法都沒有錯,也都有盲點。首先,3D列印並不能取代傳統的大量生產模式。但是對於少量多樣或是客製化生產,則是很好的解決方案,特別是機器的價位由原來貴鬆鬆的價位,演變到現在大眾化的價位,讓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擁有這個設備,這也間接引發自造者或是創客(maker)的風潮。所以經濟學人說,會造成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對的,而且革命並不會完全屏棄之前的技術,例如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到現在還在使用。像北方國家冬天所需的暖氣,有些是使用燒煤或是重油的鍋爐來提供熱源,而鍋爐就是蒸汽機的一種。因此,經濟學人的觀點,並沒有說要屏棄主流的大量生產技術,而是3D列印可以讓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自己製造所需的物品,這就是一種工業革命。
將大量生產玩得淋漓盡致的郭董,當然對於3D印表機有可能取代大量生產的說法嗤之以鼻,所以才有上述說詞。確實,就成本或是經濟效益來說,3D印表機的運作模式,在大量生產方面是很難跟現有模式匹敵。
不過我認為3D列印已經被濫用,甚至在某些部份已經到達有點誇張的地步。別的不說,我就對3D食物印表機的說詞很不以為然,食物是可以自動製造出來的,若是說自動食物製造機,或是烹飪機器人,我都可以接受,為什麼非得灌上時髦的"3D列印"這個名詞?
看到報章雜誌大肆報導可以印出漢堡或是披薩的印表機,實在非常不以為然。可能是我才疏學淺,無法想像到底如何利用我所熟悉或是理解的積層製造技術,列印這些我熟悉的美食?若真的可以做出來,而且跟我所認知的食物一樣,那應該不是我印象中的3D印表機,為何不把它叫做Pizza製作機。例如有廠商開發出Pizza自動販賣機,可以做出大家熟知的Pizza。
自動Pizza販賣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7_lxiU8eLM
另外,開發可以做出一手好菜的機器人,也是各方正在努力的方向,相信任何號稱可以利用3D印表機列印的食物,這種機器人應該也可以做的出來,而且口味與外觀絕對會接近真實廚師的手藝。
我同意經濟學人雜誌3D印表機會造成第3次工業革命的論點,也同意這種列印所使用的原料,也可以是有生命,或者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在某些特殊場合,或許有它發揮的地方,例如NASA開發可以讓太空人列印"類似"Pizza的食物,以解在外太空思念美食的饞,但請不要動不動就用3D食物列印這個字眼,好吸引觀眾或是讀者的眼光。
我覺得兩個的說法都沒有錯,也都有盲點。首先,3D列印並不能取代傳統的大量生產模式。但是對於少量多樣或是客製化生產,則是很好的解決方案,特別是機器的價位由原來貴鬆鬆的價位,演變到現在大眾化的價位,讓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擁有這個設備,這也間接引發自造者或是創客(maker)的風潮。所以經濟學人說,會造成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對的,而且革命並不會完全屏棄之前的技術,例如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到現在還在使用。像北方國家冬天所需的暖氣,有些是使用燒煤或是重油的鍋爐來提供熱源,而鍋爐就是蒸汽機的一種。因此,經濟學人的觀點,並沒有說要屏棄主流的大量生產技術,而是3D列印可以讓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自己製造所需的物品,這就是一種工業革命。
將大量生產玩得淋漓盡致的郭董,當然對於3D印表機有可能取代大量生產的說法嗤之以鼻,所以才有上述說詞。確實,就成本或是經濟效益來說,3D印表機的運作模式,在大量生產方面是很難跟現有模式匹敵。
不過我認為3D列印已經被濫用,甚至在某些部份已經到達有點誇張的地步。別的不說,我就對3D食物印表機的說詞很不以為然,食物是可以自動製造出來的,若是說自動食物製造機,或是烹飪機器人,我都可以接受,為什麼非得灌上時髦的"3D列印"這個名詞?
看到報章雜誌大肆報導可以印出漢堡或是披薩的印表機,實在非常不以為然。可能是我才疏學淺,無法想像到底如何利用我所熟悉或是理解的積層製造技術,列印這些我熟悉的美食?若真的可以做出來,而且跟我所認知的食物一樣,那應該不是我印象中的3D印表機,為何不把它叫做Pizza製作機。例如有廠商開發出Pizza自動販賣機,可以做出大家熟知的Pizza。
另外,開發可以做出一手好菜的機器人,也是各方正在努力的方向,相信任何號稱可以利用3D印表機列印的食物,這種機器人應該也可以做的出來,而且口味與外觀絕對會接近真實廚師的手藝。
![]() |
機器人廚師 |
機器人廚師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IeajNG8e8
我同意經濟學人雜誌3D印表機會造成第3次工業革命的論點,也同意這種列印所使用的原料,也可以是有生命,或者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在某些特殊場合,或許有它發揮的地方,例如NASA開發可以讓太空人列印"類似"Pizza的食物,以解在外太空思念美食的饞,但請不要動不動就用3D食物列印這個字眼,好吸引觀眾或是讀者的眼光。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生態保育與送貨的無人飛機
蘇黎世的助理教授Lian Pin Koh,在TED演講中分享了他與團隊所開發,可以用來打擊這些盜獵行為的利器-無人飛機(Drones)。這些無人飛機不只具有打擊森林犯罪的潛力,也可以用來監控這些野生動物的數量與健康情形。
他談到會想到無人飛機的理由,這個無人飛機配備很簡單,具有內建微型電腦的自動駕駛系統,GPS,羅盤,氣壓式高度計,以及少量的感測器。這個無人飛機也可以攜帶一些裝備,比如攝影機或是照相機。自動駕駛系統內的電腦內也可以安裝用來規劃航行路徑,以及只是飛機如何運作的軟體。
一般人聽到他描述完飛機的配備之後,通常會驚訝於只有四個組件,就可以組成Conservation drone。而當他們聽完整個系統花費不到美金1500元,更是不可置信。
![]() |
設備費用 |
![]() |
路徑規劃軟體 |
無獨有偶,最近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快遞巨擘UPS以及德國郵政均發布新聞,正進行採用無人飛機送貨的可行性?以亞馬遜Amazon為例子,該公司CEO Jeff Bezos 在美國「六十分鐘」節目裡,宣布推出Amazon Prime Air無人飛機(Drone)運輸系統。
資料來源:Yahoo TW |
看來天空會越來越熱鬧。
- Lian Pin Koh: A drone's-eye view of conservation http://www.ted.com/talks/lian_pin_koh_a_drone_s_eye_view_of_conservation.html?utm_source=newsletter_daily&utm_campaign=daily&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button__2013-11-18
- The Mission Planner utility https://code.google.com/p/ardupilot-mega/wiki/Mission?wl=en
- http://plane.ardupilot.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