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區七分坑產業道路旁的一棵浦桃樹。蒲桃是原產於東南亞的熱帶果樹,在台灣山區已經歸化,俗稱「香果」,其外型與蓮霧類似。
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樟葉槭
在南坑產業道路旁,拍攝旱溪上游支流南坑溪的水景時,發現旁邊幾顆大樹。
開著很奇怪,花不像花葉不像葉的東西,查了資料得知它是俗稱飛蛾子樹的槭樹科植物。一般人熟知的槭樹葉子呈現掌狀鋸齒緣,也就是楓樹的葉子,不過這種槭樹葉子的形狀類似樹樟的葉片,所以稱"樟葉槭"。
開著很奇怪,花不像花葉不像葉的東西,查了資料得知它是俗稱飛蛾子樹的槭樹科植物。一般人熟知的槭樹葉子呈現掌狀鋸齒緣,也就是楓樹的葉子,不過這種槭樹葉子的形狀類似樹樟的葉片,所以稱"樟葉槭"。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老中青三代同堂的火龍果
拍攝日期:7/29/2018
拍攝地點:院子
幾年前爬山途中,隨便撿回農友剪除丟在路旁的火龍果殘枝。
隨便丟在牆角,放任其自生自滅,依循現在各種耕作方法的分類,應該可以歸類為放任農法。
拍攝地點:院子
幾年前爬山途中,隨便撿回農友剪除丟在路旁的火龍果殘枝。
隨便丟在牆角,放任其自生自滅,依循現在各種耕作方法的分類,應該可以歸類為放任農法。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聯合報願景工程新加坡經驗的省思
朋友在群組上PO出聯合報願景工程報導[1],談到星國經驗加冷河改造的成果。
難得一個端午假期,原本要去確認葫蘆墩圳真正的舊入水口在何處,沒想到老天不賞臉,下起雨來。
陰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就看看內容。
難得一個端午假期,原本要去確認葫蘆墩圳真正的舊入水口在何處,沒想到老天不賞臉,下起雨來。
陰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就看看內容。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一杯咖啡內含140公升虛擬水的探究
Tony Allan教授的"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Virtual water)[1],最令人訝異的資料之一是,生產一公斤的咖啡大約需要21,000公升的水,竟然比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需要16,000公升的水)消耗更多的水。
這麼大的數字,大家或許沒有特別感覺,以大約7公克的咖啡豆煮一杯125cc的咖啡,其內涵的虛擬水高達140公升(0.1度的水),換言之,要讓人可以品嘗一杯125cc的咖啡,整個生產過程需要耗用140公升的水。
大家第一個直覺是"哪有可能這麼高"。
這麼大的數字,大家或許沒有特別感覺,以大約7公克的咖啡豆煮一杯125cc的咖啡,其內涵的虛擬水高達140公升(0.1度的水),換言之,要讓人可以品嘗一杯125cc的咖啡,整個生產過程需要耗用140公升的水。
大家第一個直覺是"哪有可能這麼高"。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解說員如何解說,談後設解說
參加荒野解說員訓練後,突然想到"後設解說(meta interpretation)"這一個詞,我的意思是"解說的內容的解說"。meta這個前置詞,跟其他詞連接後具有特定的意義。例如:
後設資料meta data是解釋資料的資料,字典裏面的資料是用來解釋某一個字或資料,所以字典就是後設資料。
後設資料meta data是解釋資料的資料,字典裏面的資料是用來解釋某一個字或資料,所以字典就是後設資料。
生態觀察家也是追蹤師
第一次聽到追蹤技巧,是105/6參加中搜登山安全研習時,由有30年搜救經驗的張瑞桐教練主講:"山難事件分析與搜救作為"中聽到,張大哥主要是教導在協尋山難失蹤者時,如何可以透過追蹤的技巧,加速找到失蹤者。
105/8到金柑樹山爬山時,看到有登山客沿途灑白色細穗紙條,有人猜測他可能是信什麼特別的宗教,沿途祈福之類的。當時沒有做太多聯想。後來在思考登山安全時,突然想到他是不是在做明顯的路跡,表示他有走過這條路,讓自己返程時可以循原路回來,或是當自己走失時,搜救人員可以循跡找來。所以自己就想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此規劃出登山費洛蒙APP,讓登山客在登山時可以透過簡訊沿途留下痕跡,假若不幸發生迷失事件,可以讓搜救人員沿著留下來的足跡,更快速找到。後來有開發出雛形,不過因故停擺。
105/8到金柑樹山爬山時,看到有登山客沿途灑白色細穗紙條,有人猜測他可能是信什麼特別的宗教,沿途祈福之類的。當時沒有做太多聯想。後來在思考登山安全時,突然想到他是不是在做明顯的路跡,表示他有走過這條路,讓自己返程時可以循原路回來,或是當自己走失時,搜救人員可以循跡找來。所以自己就想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此規劃出登山費洛蒙APP,讓登山客在登山時可以透過簡訊沿途留下痕跡,假若不幸發生迷失事件,可以讓搜救人員沿著留下來的足跡,更快速找到。後來有開發出雛形,不過因故停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