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生物策展者的雜思

 在Youtube聽自己喜歡的老歌時,突然想到影片中的歌星,譬如正在收看林慧萍的情難枕這首歌[1],想到有人幫她掌鏡,剪輯影片,並且上傳到公共影音平台,讓如我等喜歡聽這位歌星唱這首歌的人,可以隨時欣賞,真是嘉惠大眾。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毬蘭開花歷程

原產於印度的毬蘭是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毬蘭的革質葉片很厚實,這個特質讓它耐乾旱。
毬蘭大約在春夏期間開花,由葉腋處長出花莖,其繖形花序是由十數朵的星狀花朵呈半球形方式排列。每一朵小花大約1公分大小,由5枚乳白色花瓣組成,中間粉紅色如水晶般的副花冠,構成令人讚賞的樣貌。

觀看毬蘭由花苞到綻放的過程也很有趣

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CCM Tour: Oct. 3生態紀錄

又是一個摸蛤兼洗褲的日子,志工值勤兼中科園區生態觀察的日子。

距離上次來此已經超過一個月,有新的發現。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繆爾之夏日山間之歌(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書籍閱讀雜思

著作大綱

被譽為「國家公園之父」的約翰繆爾,於1911年出版的「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一書[1],將他於1869年6月3日,到同年9月22日止,超過100天的時間,陪同被他稱為「唐吉科德」的戴藍尼先生,一路加州中央河谷,趕著一群超過二千頭羊,往內華達山脈碧綠草原放牧,過程中所觀察到山川景物與生態的紀錄。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2020淨灘心得

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2020年9月12日於大甲松柏漁港南岸的西勢海堤,舉行淨灘活動。今年的主題是:愛海無距:誰是「沙」害者,焦點為:赤腳走在沙灘上的安全等級。

今年是第二次參與淨灘活動,工作內容為空拍淨灘過程中的影像。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豐原南坑山區的白環鸚嘴鵯與大冠鷲

白環鸚嘴鵯具有黑色頭部,深橄欖綠色羽色,頭部為黑色,前頸部白色頸圈。常棲息於淺山和丘陵的森林的樹梢或是電線上。

夏末清晨三隻並排停在樹梢的白環鸚嘴鵯,嬉戲之餘仍然對於周圍的動靜,做出機警的反應。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CCM Tour: Sept. 5 神岡圳前仁愛公園

往返住家與自行車文化探索館途中,到處都有可以短暫觀察生態的點。

神岡圳前仁愛公園有Ubike站場,是一個適合的地點。

這裡原是空軍退休官兵宿舍。其中的三處宿舍與綜合活動中心,因為建築物老舊損壞,故於103年轉供台中市政府開發為公園使用。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漫談MaaS服務-以台中為例

 MaaS一詞在2015年智慧運輸系統年會之後,開始逐漸廣為人知,MaaS聯盟也在稍後成立。

這是一種伴隨資通訊科技進步,共享經濟的興起,以及全球對於資源使用的改變與對於地球永續的覺醒,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移動或交通服務型態。


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徒步中國閱讀心得

 8月初欲在誠品網路書店購買樹的智慧一書,為了湊足免運費的金額,加購了一本特價的徒步中國[1]。

這一本書先前就聽過,但是沒有很刻意的去了解以及購買。

購買樹的智慧過程中,看到了這一本特價書。先看了作者雷克在YouTube上面的簡短敘述,發覺他的中文很溜,看起來也很風趣。又看了這本書的頁次有四百多頁,特價之後只有兩百多元,二話不說買了。


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七人協力車ConferenceBike

 歐美街頭出現一台稱為ConferenceBike的多人協力車,精確說應該是7人座協力車[1]。

圖片來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