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港區藝術中心

許久沒有到港區藝術中心,今日趁著閒暇到此參觀。

這次主要有齊白石藝術創作紀集,齊白石的作品用色鮮豔活潑,尤其是畫蝦子更是一絕,而且他到90歲高齡都還可以創作,真是令人敬佩。

此外有攝影展,翰墨千秋書法大展, 林振龍大地陶情陶藝展。他的陶藝創作與吳水沂的有點神似,但是吳水沂強調的是柴燒的自然落灰,而林振龍的則是透過彩釉強調豐富性,兩者各有千秋,不過個人比較喜歡水沂的自然風。





中午在藝術中心的士官長擀麵用餐(清水鎮中社路5-37號),由於這家店的後門面對中心的一個入口,所以看來好像沒有營業,但是又聽說很有名,所以姑且過去看看,果然一進去後人潮洶湧。他的招牌是手擀麵,價位不貴小碗35元大碗40元特大碗50元,加上一些如豬肝湯、貢丸湯等。這家麵的手擀麵真的很特別,也很好吃,又不貴。

豐原黑璧 KUROKABE 創意料亭

勞動節拜竹北客戶之福,與張金科到豐原高檔的日本料理店黑璧 KUROKABE 創意料亭(地址:台中縣豐原市三豐路60號)用餐。這家餐廳由外表看來一點都不起眼,但是服務態度與料理內容不是蓋的。不過最感興趣的還是日本庭園的風格,恰好可以做為庭園的參考。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機器人的極品應用 Take_a_seat


真是超級棒的點子
底層可以用FESTO Robotino,配合RFID識別,以及導航系統,這是可以達到的效果,而且技術上不會太困難,真的好棒
大家想一下,應該可以有更棒的延續...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2009春假武陵四秀行



3/31/2009~4/2/2009
在訪視準備工作如火如荼展開期間,利用春假期間與楊川田老師及邱凌雲老師一起進行我與台灣百岳的初體驗。31日一下課立刻搭上邱老師的車子往武陵農場出發。因為邱老師不喜歡晚上開山路,所以除了加油之外,中途沒有做任何休息。但是到達大同鄉時天就黑了,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霧氣很重而且一直持續,突然想到文京楊子宏曾經告知,晚上儘量不要開車經過中橫宜蘭支線,因為會起霧。現在終於體會到,因為霧氣實在太大,而且邱老師的車況不算很好,所以3個人均全神貫注於前面的路況,撐了一陣子後到了南山部落看到有吃飯的地方。所以就下車吃了牛肉麵,吃完後繼續趕路,沿途還是有很重的霧氣,直到過了思源啞口之後才回復正常。大約9點多到了武陵收費亭時,因為收費人員已經下班,所以就省了一筆門票錢。
先到武陵富野度假村晃了一下之後就前住武陵山莊停車場。在稍加盥洗之後就在車上過夜。以前除了旅遊途中曾在車上過夜之外,尚未有在轎車上過夜的經驗
4/1
早上約4點醒來,疏洗完畢吃完早餐後背上大背包上路。5點天還沒亮就出發,這段車路大約4公里。
6點鐘到達登山口時天已經全亮,但是因為天氣不是很好所以仍覺得灰濛濛。由品田池有登山口到三叉營地有3.5公里,高度上升約1300公尺,換言之平均坡度達35度,這個坡度與路途,配上重裝備實在是一大考驗。自己又是第一次背這麼重的裝備,爬這麼高的山,心裡雖然很興奮,但是也參雜些許莫名的惶恐。在強力的心理建設之後,開始踏上征途。由於邱老師的腳程比較快,所以我就與楊老師走在一起。沿途每一百公尺就會有一個指示里程數的木樁,這個木樁可以給在漫長的行進途中,指引方向是否正確,也做為激勵自己往目標前進的物品。大約推進一公里時,發覺楊老師每走幾步就要休息,而且休息的時間很長,而且一直在惡化。想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要回頭已經走了1/3路程,而邱老師又不知道離了多遠,加上一路上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萬一有甚麼意外,真不知如何處理。幾經思量之後,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幫楊老師揹背包。現在想來這個決定有點冒險。因為自己背了超過15公斤的裝備,加上自己第一次爬這種高山,其實這樣的重量已經達到極限。雖然楊老師再三推遲,還是將背包交給了我。我將楊老師的背包背在前面,因為這個也是一個大背包,所以走起路來還是不太方便。在這樣子的安排之下,前進速度果然恢復到正常速度,然而自己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大約到達2.5公里左右,看到路途似乎變得比較平坦,後來想想背兩個背包的路段大概是最陡的部分。而楊老師看來情況有比較好,所以就將背包還給他,繼續往三叉營地前進。
1130到達3.5K的三叉營地,這個營地是一個小的空地,可以讓登山客當作營地搭帳篷及休息。在此稍作休息並吃點東西後就出發往新達山屋。
由三叉營地到新達山屋共1.4公里,但是因為經過的路段很不好走,所以整整走了兩個小時才到達山屋。這圖中看到稱為山中傳奇的品田名樹,以及石瀑都是非常棒的景致。
1330 到達新達山屋,邱老師已經睡了一覺,新達山屋裡面有上下鋪都是鋪了木地板,感覺蠻舒服的,而且有太陽能發電,所以晚上也有照明,同時也有雨水收集裝置,可以提供水源。
1400 出發前往品田山,由於這幾天天氣不太好,先前翁老師提到黑森林的地方可能會有積雪。還好沒有積雪,但是通過玉山箭竹林時,因為很潮濕,所以弄得衣服都濕了。快到品田山時,路況很不好,需要使用攀登繩索的方式前進。幾經折騰終於在大約16:00到達山頂,攻下人生第一個百岳。此時氣溫大約只有0度,而且風非常的大,能見度很差,所以拍完照就下山。
回程時感覺輕鬆多了,1730回到新達山屋。
回到山屋沒多久碰到另一隊有七名隊友的登山隊,看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滿臉疲憊像。可以想像下午剛由三叉營地到此時也是這副德性。他們看到我們笑臉相迎,就問說你們到很久了呵,才會有心情笑。跟他們寒暄一下後,就開始煮飯,以免天黑後麻煩。
1800 煮晚餐,煮了一碗泡麵,加上一隻雞腿以及二片豆干,在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接近0度的氣溫下,吃著熱騰騰的泡麵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吃完晚餐,陸陸續續就有人就寢。
1930 就寢,為了這次登山買了一個羽絨睡袋,花了將近三千元,當時覺得好心疼,但是一躺進去後就立刻感受到物超所值。尤其是隔天起床時,聽到邱老師說冷到睡不著,更是覺得這個錢沒有白花。
4/2  
0430 起床,盥洗後燒了熱水,泡了山藥薏仁以及吃了幾片口糧,在加上一顆蘋果,早餐就打發了。
0530 出發前往池有山,回程還是跟來一樣不好走,不過因為經過一晚的休息,所以感覺好多了。
0700 到達池有山登山口,放下重裝備後開始登池有山。距離不過幾百公尺的距離,所以一下子就到達山頂。
0740 到達池有山,天氣還是不好,沒法看到多少美景,甚覺可惜。
0800 到達三叉路往桃山的路口,這段路程大約有2.6公里,沿途會先下到鞍部,然後在上坡到桃山。聽到鞍部就知道會是一個很大的坡,確實也是一個很不好走的路。沿途走走停停,於1100 到達桃山山屋。
由於計畫今天也要一併攻下喀啦業山,所以稍加停留,簡單用個餐後就上路。因為邱老師怕晚上又冷到睡不著,所以有打算晚上要回到武陵山莊過夜。心想,或許我也可以跟他一起下山,因為明天一樓地板要灌漿,若是能夠回去的話應該比較好。
1120 出發往桃山,由桃山山屋到達桃山等只需十分鐘,所以很快就攻下第三座百岳。此時楊老師的狀況不是很好,而且喀啦業山是又臭又長,沿途也沒有甚麼比較特別的風景,所以他就不跟我們走了。
1130 與邱老師出發往喀啦業山,一開始是下一個非常陡的坡,算是預告回程的艱辛。途中碰到一對年輕的男女,女的看來神采奕奕,很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男的則是一臉屎樣,這傢伙一定是被那個女的逼來的。這段路程約有3.5公里,途中經過詩崙山,確如別人所傳的又臭又長。
1330 到達喀啦業山,這座山的三角點位置不若其他山的明顯,也比較沒有看頭。休息一下循原路回桃山。
1530 回到桃山山屋,看到楊老師的精神氣色好多了,正在與兩位山友聊天。這兩位山友是夫妻檔,有豐富的登山經驗,因為打算今天要下山,所以問了他們回程的情形,並且告訴楊老師打算今天下山的事情。其實我已經很累了,因為今天已經攻完三座山,體力耗費殆盡。但是想到明天要灌漿的事情,加上邱老師也有意願,所以就開始打包。出發前恰巧碰到昨天在新達山屋碰到的那一隊山友,他們剛剛由鞍部過來,跟他們say hello後就出發。
1600 回程,經由桃山登山步道,沿途的急陡坡,由於體力已經消耗很多,所以其實很痛苦。到達Z字型的路段時,天已經逐漸黑起來,還好有楊老師一起為伴。這個Z字型的路標好像有誤,因為走了很久才經過100公尺,感覺好像已經走了200~300公尺,所以這一段路程走的真是很痛苦,因為天已經黑了,路途又好像走不完。當到達在0.4K處時,因為天已經黑了,加上這裡有一個瀑布加上木橋,而且路況變得不是很清楚,所以不知道哪邊才是正確的路。又體力已經很虛弱,不可以到處試探。想必邱老師已經到達山莊,所以要打電話給他,但是又不知道電話,因為出發前曾告訴老婆邱老師的電話,因此打電話回去,結果老婆一時之間找不到,又不敢說迷路。最後只好打110求救,110的效率真好,幾經折騰,加上老婆告知邱老師的電話,也與邱老師聯繫上,終於走出登山口。此時,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巡守員也已經進來尋找,結果就搭他們的車子出來。真是丟臉,不過在當時的情形這是最好的處置,發現迷路,留在原地然後盡速尋求支援。
2030 回到武陵山莊,並且到公園警備隊做筆錄,因為有報案所以一定要留下紀錄。
2100離開警備隊,一路殺回台北,在宜蘭吃了魯肉飯,凌晨一點回到板橋,搭2點的和欣客運,4點回到台中,搭4:50的電聯車,5:30回到家中。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評量大學畢業生職場表現的十項指標

 97/9月號的評鑑雙月刊的一篇文章"評鑑大學教學成效:工商業雇主最愛誰",裡面提到研究小組在諮詢學者專家後,提出了評量大學畢業生在工商界職場表現的九項指標,以及研究小組的認為應該加入的第十項指標。深覺得不錯,也値得向同學宣達,玆摘錄於後:

 

1. 專業能力:具有工作上所需之專業知識,並能將理論應用於實務。除了本業知識之外,也應該具備相關的跨領域知識。
2. 執行能力:具有完成主管交付任務即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妥善處理人、事、物之外,還需有掌握工作進度的能力。
3. 創新能力:具有創意、能靈活應變與接受挑戰。強調新構想需要讓非專業的相關人員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
4. 抗壓能力:具有良好的穩定度、耐操度及抗壓能力。要有「接受挫折的能力」。
5. 團隊精神:具有重視團隊合作的精神,與同事相處融洽,彼此配合。不能太過自我中心,要能和別人一起把工作完成。
6. 溝通協調:包括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化解人際衝突的能力等之整體表現。對內與同事、上司有良好的互動,對外則與廠商、顧客可以有很好的溝通。除能化解人際衝突外,也要能解決問題。
7. 工作態度:具有忠於職守的敬業精神。除了「忠於職守」外,還要「具進取心」、「不計較」。
8. 國際觀:包括具有國際觀、了解國內外產業環境及發展趨勢以及外語能力等之整體表現。除了外國語文讀、說、寫的能力之外,還能主動吸收國外資訊,並且利用外語能力建立國外管道。
9. 領導潛力:具有成為公司領導幹部的潛在能力。有企圖心,積極主動,希望有所表現。
10. 語文能力:運用本國與外國語文(特別是英文)表達的精確與純熟程度。

資料來源:評鑑雙月刊


不是笑話的笑話

一位行醫多年的老醫師在數十年的行醫過程中,因為極少數的疏失,造成誤診而延誤病情導致失去生命。結果在他歸空時,因為這個瑕疵而被打入第十八層地獄贖罪。這位老醫師自覺罪孽深重,所以也甘願受此懲罰。

突然間他聽到,下面一層(第十九層)傳來陣陣嘆息聲,他心中一驚,我已經夠慘了,到底何方人等會比我造下更大的孽。於是開口問他,請問你之前從事何麼行業,為何會比我更慘。結果那的人回答"老師"!

這個故事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是笑話,但是為人師表的我聽來膽顫心驚。每個學期教導的學生少則數十個多則百來個,如果因為教學不當或是給了錯誤的觀念,導致學生日後的不好言行,那影響不是少數幾個人,而是廣大的層面,不可不慎。

由烹飪之道看教育

一道佳餚,來自於廚師的手藝,搭配食材以及食譜或是廚師的秘笈,三者有連帶關係。

 

好的食材在手藝精湛的廚師手中,以精心安排的步驟(食譜)來烹飪,令人垂涎欲滴的佳餚是可以預期的。

如果這三者無法兼得,是否仍然可以有令人垂涎欲滴的佳餚?例如不是很好的食材(當然不可以是腐壞或是有毒的),或是廚師的手藝不是那麼精湛,或是食譜內容不是很恰當等。我想不需要高深的學問,一般人大概可以點出第一關鍵應該是廚師的廚藝,其次是食譜的內容,最後才是食材。

我們如何判定廚師的手藝?不外乎學習手藝之處,例如瑞士XX餐飲學院畢業,或是師承XXX大師;然後是證明,例如XXX證照,瑞士XXX廚師檢定及格;然後是經驗,譬如台北希爾頓大飯店首席大廚。如果一個廚師三者不可兼得,例如畢業於瑞士洛桑餐飲學院,取得瑞士甲及廚藝資格,以及曾任台北晶華酒店首席大廚。那要排列順序時,我想應該是經歷重於證照,證照又重於學歷。如果一個廚師三者皆無,那他應該很難有機會被稱為大廚或是烹調出佳餚。

烹調一道菜,譬如宮保雞丁,作法與所需配料大抵上差不多,但是手法與順序或許會因人而有些微差異,這個些微差異可能就是造成烹調出來的食物比別人佳的原因。

最後是食材,雖然好的食材比較有機會烹調出好的佳餚,但是若是廚師與食譜夠好,雖然不是很出色的食材也可能變成佳肴。

現在,將食材、食譜、廚師,分別換成學生、課程設備與教學內容、教師,是否也有同樣的意境。

如果將台大學生比喻為上等食材,大華學生比喻為普通食材;如何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安排,在老師的教導之下,讓學生畢業之後,可以變成企業主眼中與台大畢業生一樣的佳餚,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這也是接任主管工作一年來,努力的目標。尤其在課程設計上,以及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上更是不遺餘力地在推動。

愛的偉大,在此表露無遺!

One day, a son asks his dad "Daddy, would you like to run a marathon
with me?". The father says "yes".
And they run their first marathon together.
有一天,兒子問爸爸:「爸爸你和我ㄧ起去跑馬拉松,好嗎?」爸爸說好。

Another time, the son asks his dad again "Daddy, would you like to run
a marathon with me?". The father says "yes son".
 
第二次,兒子又問爸爸:「爸爸你和我ㄧ起去跑馬拉松,好嗎?」爸爸又說好。


One day, the son asks his father " Daddy, would you run the Ironman with me?"
The Ironman is the most difficult triathlon ever (4 kms swimming, 180
kms bikin, 42 km running?)

有一天,兒子問爸爸:「爸爸和我ㄧ起去參加鐵人競賽,好嗎?」
鐵人競賽是最困難的比賽,必須游泳 四公里 、腳踏車 180公里、跑步 42公里

And the dad says "yes".
The story looks simple until you watch the following clip. Just
amazing, how much can love be.... ?

爸爸說好,我們去參加。

以上故事看起來很簡單,請點選以下連結,觀賞影片,你將會了解愛的偉大!

Open source Machine tool

連工具機都可以Open source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