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王爺葵

在銅鑼鄉間發現一種長的像太陽花,但是顯然不是太陽花的植物,查了相關資料得知它也是菊科的植物,名稱為王爺葵。在台灣鄉間隨處可以看到它的蹤影,大約是在11月開花,難怪這個時候被我發現,蠻特別的。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翅果鐵刀木

在后豐自行車道旁首次看到翅果鐵刀木,特殊的花朵形狀與鮮艷的顏色吸引我的目光。依據網路的資料顯示,這是原產於熱帶地區的豆科植物,植株可以高達3-5公尺,顯然今天看到高度約為1公尺的翅果鐵刀木,算是幼年時期。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銅鑼賞花:杭菊、太陽麻、向日葵、大波斯菊

11月是菊花盛開季節,家中的菊花與萬壽菊也正在盛開。不過每天搭車經過銅鑼,窗外的杭菊景象,提醒我該來抽空來欣賞此美景。




銅鑼的杭菊主要種植在九湖村,這裡有幾個知名的景點:苗栗客家文化園區、九華山大興善寺、天空步道、挑鹽古道、科學園區等。更精確來說應該是在國道一號銅鑼交流道附近,與台十三線週邊就可以欣賞到美景。
本想搭火車到銅鑼,但是考量時間的配合問題,以及行程的彈性度,所以還是開車前往。
車子先開到銅鑼火車站旁停妥,然後再騎腳踏車到附近看花。因為銅鑼的鄉間道路都不寬,騎腳踏車比較不會卡住。
由火車站後方的朝西區域往銅鑼科學園區(南下往三義方向),沿途欣賞參差散佈在田間的杭菊田。杭菊的顏色主要是白色,有一些是菊花慣有的黃色,還有極少部份的淡紫色。
銅鑼的杭菊現在是盛產之際,看到花農採收杭菊,就可以略知一二。跟花農閒聊得知,今年的銅鑼杭菊的種植面積比往年多,但是產量卻比較少,主要還是氣候問題,特別是8,9月間的兩個颱風。看到一些已經放棄的杭菊田,可以驗證他的說詞。


銅鑼這段期間除了經濟作物杭菊之外,另外也有數種作為綠肥用途的觀賞植物。包含向日葵、大波斯菊、以及太陽麻。
一般人較常看到的綠肥應該是油菜花,在冬天農閒期間,滿佈田間的油菜花,是冬天最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之一,曾經掀起一波波賞花熱潮,雖然賞油菜花的熱潮不若往日熱絡,但是冬季滿佈田間的油菜盛況仍然存在。因為二期稻作正在收割季節,所以應該要等收割完畢後,才會播種油菜。
在欣賞杭菊之餘,發現大片的向日葵花田。發現整畦的向日葵都朝向同一個方向,就是太陽的所在方位,真是有趣,難怪稱為向日葵。





另外發現有些遠眺不太像太陽花,倒是很像是油菜花的植物,有點狐疑此時有油菜花嗎?趨前查看發現不是向日葵也不是油菜花,是一種類似鳶尾花但是顏色為黃色的植物,詢問旁邊的花農,他只知道是綠肥但不知道名稱,查詢網路資料後得知是原產於印度的豆科植物,稱為太陽麻,也稱為印度麻,是田間重要的綠肥作物之一。真是孤陋寡聞,竟然到今天才發現這種植物。很好奇,順手拔了兩株回家種在院子看可不可以活下來。






中午到附近香火鼎盛的九華山大興善寺朝拜,順便享受這裡著名的平安麵。自從大興善寺一分為二之後,就不曾來這裡過。今天來此發現完全改觀,由以前單純的鐵皮搭建佛堂,到今天跟其他世俗金碧輝煌寺廟(如中台禪寺)快要可以看齊的模樣,有點不太能接受。不過主事者與信眾高興就好,我倒是比較喜歡分出去在三義的那個佛堂的感覺。
回程看到一些大波斯菊花田,這個大概是已經變成各地農田冬季休耕時期,最吸引人的場面,到處都可以看到大波斯田。不過五顏六色的大波斯菊散落在田間,確實令人賞心悅目。


近日台中最令人注目的是11月7日到12月6日,在新社種苗園舉行的新社花海節與臺中國際花毯節,今年剛好是第十年。這個活動十年有成,已經成為全國矚目的盛會,但是對於週邊沒有做生意的居民來說,應該會是一場夢靨。記得第一年舉辦時就曾經到訪過,隨著知名度提昇,恐怖的車潮人潮,就令我打了退堂鼓。
一樣是賞花,在此悠悠栽栽的欣賞田園風光,美麗的花朵,心情的享受絕不亞於在新社人潮洶湧的賞花的心情。
心情對了,到處都是美景。看灌溉渠道上,一撮外型像台灣的綠色水中植物,也會令我駐足觀賞許久。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蓪草



在雪見司馬限林道上看到長得高矮不一,高的可以達1~2層樓高,特色是葉子很大而且很像木瓜葉的植物。在比較高的植株上,正盛開著成串的小白花。回來查了網路資料得知它叫做蓪草。蓪草植株砍伐後,會由砍伐處再生,所以是一種再生植物,而且再生出來的會很漂亮。某些候鳥會以蓪草的果實為食物,吃完之後種子會隨著排泄物排出,讓蓪草可以繁衍。我不知道果實是否為鳥的食物,倒是看到很多的蜜蜂在採蜜,所以它是一種蜜源植物。 蓪草的泰雅族語叫做Barahoi,表示長的非常直的植物。
由低海拔到2000公尺左右的山區,都可以看到蓪草的蹤跡。 因為通草大部分長在比較潮濕的地方,也就是空氣濕度比較高的地方,所以葉子比較大。遽聞新竹尖石鎮西堡的野生蓪草 大概是全省最多的地方。
蓪草最廣為人知的用途是做成紙張,清朝時曾經用這種紙張來作畫,當成送給外國人的禮物,所以有人說蓪草是清朝最夯的伴手禮。
日據時代鼓勵原住民部落栽種蓪草,拿來做成製紙的材料。台灣的通草紙曾經在1925年的巴黎工業博覽會上得到大獎。在山地部落,原住民也拿他們來作為別的用途。例如,東部的阿美族,女生會拿蓪草特大的葉子來包小腿,聽說有美白的作用。其實應該是蓪草葉子很大,可以遮住陽光,所以可以讓皮膚不會曬黑吧。而泰雅族在釀小米酒時,因為蓪草的葉子很大,所以拿它來包酒釀。
蓪草是取裡面白色的芯,來當成製紙的原料。芯的質地像保麗龍或是棉花糖。蓪草芯作成蓪草紙,是直接以刀片切出薄片,就是蓪草紙,所以蓪草紙的製作師父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
沒想到蓪草有這麼多的用途。現在新竹地區有些有心人士,正在致力延續蓪草文化,這麼好的東西應該要好好利用與保存。


參考資料
20130106 公視 [下課花路米] 蓪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EKvEo68Gc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議題

兩難的情形經常發生,做抉擇的過程非常複雜,當下與下一秒的結果都會不一樣。
舉開車為例,路上突然衝出一隻動物,要如何因應,每一個人都會不同,而這個不同來自於眾多因素,特別是駕駛的經驗與判斷力。而這個不同的抉擇,可能得到天壤之別的結果。
科技日新月異,Google自動駕駛的無人車已經在美國某些洲取得牌照,可以合法上路。然而當車子遇到無法雙全的困境時,要如何作抉擇。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系統開發人員,也會引發各個層面的議題。
MIT Technology Review最近有一篇探討這個議題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有一個假設性的例子是,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行駛途中突然遇到10個人正在穿越馬路,根據計算煞車距離不足,顯然傷亡無法避免。第一個選項是盡可能散躲或煞車,若來不及撞上去也是不得已,
另一個選項是車子轉向撞牆,讓車子停下來,但是可能的下場是車毀人亡。
圖片來源[1]

法國心理學家Jean-François Bonnefon 與同仁為了瞭解一般人對於這種兩難狀況的看法,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參與者比較認同自動駕駛車的設計,應當是讓傷亡人數最低的看法。
另外也發現,調查者希望是別人搭乘這種設計邏輯的車子,而不是他們本身。這種人性的表現,類似台灣的俗語"死道友,不死貧道"。所以設計為會自己撞牆,以保護行人的自動駕駛車,大概賣不出去吧。
Jean-François Bonnefon與同仁發表的文章也指出,合乎道德標準的演算法,需要完成下列三項可能不兼容的目標:1)與人類所做的抉擇一致,2)不可以引起公憤,3)不可以讓購車者卻步。而要達到目標,車輛製造商與監理機關都需要心理學家應用實驗倫理的方法,來探討包含自動駕駛車輛與無法避免之傷害的情況。
另一個最近偶爾會出現在媒體的事件是,車子會突然間不受控制,而造成一些會上媒體的事件。這個是因為車子被入侵,或是車子電腦突然當機,所引發的道路安全事件,或許尚無確切的原因披露,但是可能會讓人們心中蒙上一層陰影。
越多自動化的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上述的情形就會越多,這就考驗著設計者的道德觀點。
不過就車輛來說,十次車禍九次快。所以當有一天自動駕駛車普遍在路上行駛時,或許限制速度是一個可能的作法。不過如同Bonnefon說的,還是要各領域專家共同合作,找出最佳的方案。

參考資料
MIT Technology Review,
 Why Self-Driving Cars Must Be Programmed to Kill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view/542626/why-self-driving-cars-must-be-programmed-to-kill/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石牆蝶

中午在院子發現一隻紋路很特別,從來沒有看過的蝴蝶。透過網路以"翅膀像地圖的蝴蝶"進行搜尋,得知這種蝴蝶稱為"石牆蝶",很特別的樣子,連名稱也很特別。
很可惜,因為這隻蝴蝶剛好停在塑膠袋上,部份身軀被擋住,無法拍攝到全貌,當它變換位置時,又因為逆光無法拍得很好。
查了網路資料得知這種蝴蝶又稱為地圖蝶,確實很像。更令人訝異的是,這種蝴喜歡吸食鳥獸糞便汁液或腐熟的落果,這倒是與一般人認知的蜜蜂蝴蝶喜歡花朵的印象,有很大的落差。難怪在一般蝴蝶常出現的地方,例如院子,很少看到這種蝴蝶。
另外也發現這種蝴蝶的活動力似乎沒有一般蝴蝶的輕巧,讓我一度懷疑這隻是蝴蝶還是蛾。不過還是很高興可以看到一隻不一樣的蝴蝶。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智慧城市 vs 隱私權保護

看到一篇標題為智慧城市與隱私權保護的電子文章,不用細看內容大概可以猜出裡面講什麼,這個確實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近幾年來,特別是這一、二年智慧城市一詞,喊的漫天享,而且也看到一些所謂的智慧城市聯盟等的出現。智慧城市最主要的推動力量來自於物聯網的成形與成熟,雖然資訊與通訊基礎建設也是關鍵,但是真正可以具體實踐智慧城市的關鍵是物聯網。物聯網的三大元素是裝置、連結性、以及雲端服務(device, connectivity, cloud)。一言以蔽之,物聯網就是一個可以將萬物連結起來的網路,就如同網際網路將人們串聯起來一般,例如擁有十數億使用者的臉書,就是將人們在虛擬空間中串起來的網絡,所以也可以將物聯網想成是裝置間的臉書。
物聯網加上大數據以及雲端運算,真的可以為城市的住戶帶來無比的便利。別的不說,光是公車動態系統,讓任何有需要的人可以輕易地知道,任何一班公車的動態資訊,對於仰賴大眾運輸工具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很大的福祉。近日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標題,ETC所累積的大數據,讓交通流量控制更精準,這也是物聯網具體實現的例子之一。以物聯網技術來建構智慧城市,另外一個優點是可以逐步進行,當主要的智慧化服務都成形之後,智慧城市也就完全具體實現。
任何措施或是作為都不會是絕對的得或是失,只是我們在看待這個措施時,所衡量的標準罷了。以化療方式治療癌症,得的部分是消滅或是抑制癌細胞,失的部分是會造成噁心、掉髮、不舒服等副作用。若是有人因為畏懼這些副作用,而不使用化療,那也是對於這種措施的一種選擇。
物聯網所建構的智慧城市,得的部分是會提供非常多的便利性給居住的居民,這些便利性的例子唾手可得,失的部分也可以列舉一些例子,不過最被關心與討論的部分是隱私權。在智慧城市生活的居民,基本上在很多部分是沒有隱私權,特別是在公共領域。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如電影Eagle eye(鷹眼)與Enemy of the State(全民公敵),這兩部電影就是描述智慧城市生活的潛在威脅。特別是Enemy of the State 中,當一個有權者濫用公權力,以所取得他人的隱私權時,會是一個多可怕的現象,讓人幾乎無所遁逃。當然若這個人是大家急欲將之繩之以法的惡棍,那當然是另當別論。
依據總總資料顯示,人會逐漸向城市集中,未來會出現很多人口超多的都市,其實現在中國就出現數個人口超過千萬的都市,例如北京、上海等。而城市智慧化,將可為居民帶來眾多的優點,也是不爭的事實。誠如前面所言,負面效應在所難免,如何將負面效應降到最低,可以由兩個方面著手。在客觀的措施方面,人性有其弱點,所以不可能完全訴諸道德的手法,而可以透過法律的規範,將隱私權被濫用的機率降到最低。而法律的制定,需要透過民意代表進行,目前正值最高民意機構立法院改選期間,或許選出可以為全民在城市智慧化過程中,為全民的隱私權把關的委員,是最實際的途徑之一。在主觀方面,就是要多留意自己的隱私權是否在不經意之間就暴露了。在這個智慧手機全面普及的時代,不隨意下載應用程式(APP),就是一個可以防止隱私權可能外洩的簡單作法。

參考資料
智慧城市 vs 隱私權保護, EET電子工程專輯,2015/10/20,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716598_675327_NT_ed5f5c13.HTM?click_from=8800125506,9950203962,2015-10-20,EETOL,ARTICLE_ALERT
汪淑芬,ETC累積大數據 國道路況預報更準,中央社,2015/10/20,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510200412-1.aspx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建立自己的TinyWebDB

App Inventor有資料庫可以使用

  1. TinyDB:這個資料庫的內容,只有與該DB所整合的APP可以使用,其他的無法使用,換言之只有安裝該APP的那一台裝置可以使用,另外一台裝置即使安裝了相同的APP也不可以使用
  2. TinyWebDB:這個資料庫是放在網路上,任何安裝可以存取這個資料庫的APP的裝置,在聯網之後都可以存取這個資料庫內容,例如多人線上遊戲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因為TinyWebDB是位在公共區域,任何用App Inventor開發的APP都可以使用這個空間。空間有限,所以每一個APP最多只可以有1000個資料,超過時最早進入資料庫的資料就會被覆蓋掉。
若APP需要超過這個數量的資料,那就需要建立自己的TinywebDB,Google在Google APP Engine雲端平台上,提供程式設計者可以自己建立TinywebDB的環境,也提供了範例程式碼,只要依據在APP Inventor中所載的步驟,就可以建立自己的TinywebDB
下面說明建立的方法。主要的大步驟如下

  1. 安裝Google App Engine SDK for Python以及佈署工具
  2. 取得範例TinywebDB的原始程式碼,並且在本機先測試是否可以運作
  3. 在Google App Engine上建立用於TinywebDB的新專案,若是未曾使用過Google App Engine,要先熟悉環境
  4. 建立新專案之後,將在本機端測試過的程式檔,佈署到Google App Engine雲端平台上
  5. 使用App Inventor開發APP,在使用TinywebDB時,將ServiceURL設定為剛剛建立的這個TinywebDB的URL

1. 安裝Google App Engine SDK for Python以及佈署工具
1.1 到 http://code.google.com/appengine/下載App Engine for Pytho

1.2 選擇Google App Engine SDK for Python
1.3 選擇Windows版 (視你的平台而定)

1.4 安裝完成後執行 Google App Engine Launcher
1.5 這個原始碼是配合 Python 2.7版本的App Engine,所以若是版本不對,則需要更新。可以由此處下載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releases/2.7/
安裝好了之後,在Google App Engine Launcher的面板,於Control選單下方的Preferences畫面中,輸入Python Path(Python執行檔的路徑),以本例子Python 2.7是安裝在C:\Python27\python.exe

2. 取得範例TinywebDB的原始程式碼,並且在本機先測試是否可以運作
2.1 到http://appinventor.mit.edu/explore/sites/all/files/tinywebdb/customtinywebdb.zip下載你自己之 tinywebdb web service的原始碼customtinywebdb.zip
解壓縮所下載的customtinywebdb.zip檔,解壓縮的會將所有的檔案放在customtinywebdb 目錄內,可以之改為自己喜歡的名字,本例子改為htlin_webdb
然後由面板中選擇File-->Add Existing Application功能,並選擇剛剛解壓縮的目錄,在本例子的路徑為
C:\Users\rogerlin\Desktop\htlin_webdb\appinventordb

2.2 測試本機端安裝
將這個範例原始碼加入後,可以點選這個專案,然後按Run,就可以在本機建立一個測試用的資料庫
若是這個專案可以正常啟動,那麼開啟瀏覽器,並輸入localhost:8080,應該就可以看到在本機執行的測試資料庫
在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測試資料庫設定的通訊埠為8080,若是這個號碼已經背其他網路服務用掉的話,那就要更改這個號碼
這個服務的主要目標是與由App Inventor開發的APP通訊,不過他也提供一個網頁的介面,供程式設計師進行除錯之用


3 在Google App Engine上建立用於TinywebDB的新專案
接下來要將這個程式碼佈署到Google App Engine上,以便可以真正讓APP來存取
3.1 首先點選Google App Engine Launcher上的Dashboard,以便登入到Google App Engine的Dashboard

3.2 給予新專案唯一名稱
請選擇一個唯一的名稱,這個名稱稍後會用到,本例子為htlinwebdb,如果可以順利建立這個服務,那表示這個名稱是唯一的,可以用。同時要記得這個名字,稍後會用到。

3.3修改範例程式中的app.yaml設定
接下來要修改剛剛解壓縮之範例程式碼目錄內的app.yaml組態檔。這個組態檔要用文字編輯器(例如記事本)開啟,並且將第一行application的內容(這個範例專案為customtinywebdb27 )改為你剛剛在建立Google App engine專案時所使用的名稱,本例子為htlinwebdb。
修改完成後存檔,並且關閉檔案。
接下來要將這個本機的目錄內的程式,佈署到Google App Engine之上。
請選擇Google App Engine Launcher上的Deploy按鈕,接著你會看到一個新開啟的視窗,並且顯示出佈署的一連串作業。
如果一切順利,就可以關閉這個視窗。
在Google App Engine的Developers console上可以看到下列的資訊

4 測試安裝結果
要測試這個服務是否已經正常運作,可以使用下列的網址格式
xxx.appspot.com,將xxx改為剛剛在Google App Engine建立專案時所選擇的識別子,本例子為htlinwebdb,所以網址是
htlinwebdb.appspot.com,在瀏覽器中輸入這個網址,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結果

我們發現它跟本地端的一模一樣。這表示已經成功佈署到Google App Engine雲端平台之上,而且順利運轉中
5. 在App Inventor中引用
接下來在App Inventor中,於專案內建立一個TinyWebDB時,可以將ServiceURL改為,這個往們剛剛建立的webDB的URL,http://htlinwebdb.appspot.com